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聽治的意思、聽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聽治的解釋

斷獄治事。《周禮·天官·太宰》:“王眡治朝,則贊聽治。” 鄭玄 注:“王視之,則助王平斷。”《墨子·非樂上》:“與君子聽之,廢君子之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史記·孝文本紀》:“此細民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聽治”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君主或執政者通過聽取政事、審理案件來實現治理。該詞由“聽”與“治”兩個語素構成:“聽”本義為以耳聞聲,引申為受理、裁斷,《說文解字》釋“聽”為“聆也”;“治”指管理、安定,《玉篇》注“治,理也”。二者結合後形成政治術語,特指古代統治階層的執政行為。

從詞源發展來看,“聽治”最早見于《尚書·周官》:“成王聽治,周公制禮”,此處指周成王親政後處理國家事務。至秦漢時期詞義擴展,《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皇帝聽治,作制明法”,強調君主通過律法裁決政務的治理模式。漢代鄭玄在《禮記注疏》中進一步闡釋:“聽治者,兼聽朝政與斷獄也”,說明該詞包含行政決策與司法審判雙重内涵。

在具體文獻用例中,該詞存在三類典型語境:其一指君主日常理政,如《漢書·元帝紀》言“朕夙夜聽治,不敢荒甯”;其二指審理訴訟案件,如《宋史·刑法志》載“州縣聽治,務在明允”;其三引申為廣義的社會治理,《資治通鑒》有“聽治四方,猶運之掌”的比喻用法。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作為曆史詞彙保留在學術研究領域。

詞義辨析需注意其與“聽政”的差異: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聽治重在決斷,聽政偏于咨詢”,前者強調決策權威,後者側重納谏過程。當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聽取處理政事”,印證其作為古代政治術語的穩定性。

網絡擴展解釋

“聽治”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斷獄治事”,即審理案件、處理政務。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統治者或官員處理司法事務的行為。

  2. 構詞解析

    • 聽:古漢語中除“聆聽”外,還指“審理案件”,如《周禮》中“王視治朝,則贊聽治”即指協助君主處理政務。
    • 治:指治理、管理,此處特指司法治理。

二、文獻用例

  1. 《墨子·非樂上》
    “與君子聽之,廢君子之聽治”,說明音樂活動會幹擾官員處理政務的效率。
  2. 《史記·孝文本紀》
    漢文帝提及“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表示對某些輕罪不再追究司法責任。

三、現代語義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服從管理、遵守紀律”,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再解讀。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斷獄治事”的古典含義。

四、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白蘿門書半閑堂邊旅撥亂償創蟾宮扳桂齒窮春老啜吒麤浮脆嫩打沖鋒戴任邸閣反應器傅相跟步宮祠矜寡锢陋鍋腔子黃賬夾廁潔治鈞台口如懸河癞皮梁麗梨花簡領青柳營江龍山文化籠頭賣情賣手民功磨厲以須嫩氣蓬轉嚭嚭切玉刀瓊苞跂聳齊紫踆踆踠踠柔澹社會風氣師妹鼠竄蜂逝戍壘天碧腆默托胎紋絲沒動向平之願香鴨鮮味小住邪不犯正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