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半圓形的月亮。指農曆初七、八或廿二、三之月。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夕詠牛女》:“火逝首秋節,新明弦月夕。” 宋 範成大 《舫齋晚憩》詩:“雨餘弦月上,塵界本清涼。” 明 陳山毓 《七夕賦》:“怨輕絲之多亂,傷弦月之易零。” 清 劉大櫆 《遊浮山記》:“有大石穹起當道,兩棖中虛,如植玉環而埋其半於地,自遠望之,天光見其下,如弦月焉。”參見“ 弦 ”。
弦月是月相的一種,指月亮呈半圓形的形态,具體解釋如下:
弦月指農曆初七、初八(上弦月)或廿二、廿三(下弦月)的月亮,因形狀如弓弦而得名。此時日、地、月三者位置形成直角,地球觀測者僅能看到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半中的部分。
弦月是月相變化的一部分,周期約為29.53天(朔望月)。上弦月标志月相由虧轉盈,下弦月則由盈轉虧。
古代詩詞中常以弦月烘托意境,如謝靈運“新明弦月夕”、範成大“雨餘弦月上,塵界本清涼”等,體現其清冷、朦胧的美感。
弦月現象直觀展示了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相對運動規律,是天文學中研究天體位置與軌道的重要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月相變化圖示或詳細周期數據,可參考天文類權威資料。
《弦月》是漢字詞彙,指的是月牙形狀的月亮。它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弦表示月牙,月表示月亮。
《弦月》這個詞的部首是從字的左側的“弓”部,屬于半包圍結構的部首;筆畫總共有9個,分别是“弓”的2畫、“幺”的3畫、和“月”的4畫。
《弦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使用了《唐詩三百首》中的一句詩:“弦月如鈎,寂寞悄悄。”這句詩描繪了月亮彎曲的形狀,表達了孤獨靜寂的意境。
在繁體字中,弦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曆代的發展變化,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據研究,古時候寫弦月時,通常以“月”字作為基本形狀,用弧線勾畫出彎曲的月牙形狀。
1. 今晚的弦月特别明亮。
2. 弦月挂在天空,照亮了黑暗的夜晚。
3. 在山頂上,我們欣賞到了美麗的弦月。
- 明月
- 月牙
- 月光
- 月亮
- 彎月
- 月兒
- 月彎
- 圓月
- 滿月
- 望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