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人的意思、散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人的解釋

(1).平庸無用的人。《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莊子·人間世》:“ 匠石 歸,櫟社見夢曰:‘女将惡乎比予哉……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2).不為世用的人;閑散自在的人。 唐 陸龜蒙 《江湖散人傳》:“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覊限,為時之怪民,束於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宋 司馬光 《和宇文公南途中見寄》:“深慙白首戀微祿,不向青山為散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雲水散人,拙於應對,不如避之為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平庸無用的人
    指能力不足、不被重用的人,常見于古籍中。例如《莊子·人間世》提到“幾死之散人”,以自嘲或貶低他人。

  2. 閑散自在的人
    形容無固定職業或職責,追求自由生活的人。唐代陸龜蒙在《江湖散人傳》中自述“散誕之人”,強調不受世俗禮樂約束的狀态。


二、擴展含義

  1. 不為世用的人
    指隱士或拒絕參與社會事務的群體,如唐宋文人常以“散人”自稱(如“冰壺散人”)。

  2. 玩世不恭的消極态度
    部分語境中可指放任自流、不受規範約束的人,帶有貶義色彩。


三、網絡與遊戲中的特殊用法

  1. 遊戲術語
    • 獨立玩家:不依附大公會,以個人身份參與遊戲。
    • 未轉職玩家:在可轉職遊戲中,指尚未選擇職業的角色。

四、其他語境

  1. 道教與武俠文化
    武俠小說中常作為道教門派成員的稱謂,例如“梅谷散人”。

  2. 自謙或自嘲
    現代口語中可比喻平庸、缺乏認可的狀态,如“我不過是個散人”。


“散人”的詞義從古至今經曆了從貶義到中性的演變,既可表達批判,亦可體現隱逸精神或個性化選擇。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人的意思

散人是一個詞語,形容一個人獨立自主、喜歡自由自在生活的意思。這種人往往不喜歡受到約束,喜歡獨自行動,不依賴他人。他們追求自己的内心自由,享受獨處的時光,不願意受到社會規範和壓力的束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人的拆分部首是⺆(立)和人(亻),部首⺆表示站立,人則是含義為人物。

散人的筆畫數量為6畫。

來源

“散人”一詞最初源于古代小說《紅樓夢》中,用來描繪那些在封建社會裡沒有依附于任何勢力,自甘落魄、過着散漫生活的人物。後來逐漸演變成現代社會中描述獨立自由生活的人。

繁體

散人的繁體字為「散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散人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有「散仁」和「散民」,其中「散仁」表示獨立自主的個人,而「散民」則表示離群索居的人。

例句

1. 他是個散人,不願受到任何束縛。

2. 我喜歡過着散人般的生活,自由自在。

組詞

散心、散步、散播、散發、散漫

近義詞

自由人、獨行俠、獨立人、獨處者

反義詞

合群者、附庸、依賴者、隨波逐流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