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普的意思、科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普的解釋

[popular science] 普及科學知識

詳細解釋

科學普及的略語。如:科普讀物;科普工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普"是"科學普及"的簡稱,指通過簡明易懂的方式将專業科學知識傳播給公衆的社會教育活動。該詞最早見于1950年中國《關于發展科學普及工作的決議》文件,現已成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要載體。

從構詞法看,"科"指系統的知識體系,"普"取"普遍傳播"之意,二者組合形成動補結構,強調科學知識的廣泛傳播性。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科普是"科學知識普及的簡稱",其核心在于将複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大衆可接受的内容形式。

在應用範疇上,科普涵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多個領域,既包括基礎科學原理的闡釋,也涉及新興科技如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領域的知識傳播。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标準》明确指出,科普工作需遵循"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三原則,采用展覽、實驗、多媒體等多樣化手段實現知識轉化。

曆史文獻顯示,中國科協自1958年起系統推進科普體系建設,目前全國已建成超2000個科技館、博物館作為科普基地。國務院2021年頒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強調,科普工作要"聚焦前沿科技發展,構建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的科普生态"(中國政府網2021年政策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科普(科學普及)是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衆傳播科學知識、方法和思想的活動,屬于正規教育體制外的全民終身科學教育。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目的

  1. 基本概念
    科普是采用公衆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形式,普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技應用,并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的活動。

  2. 核心目标
    旨在提高公衆科學素質,幫助人們理解科學原理、掌握科學技能,從而應對生活問題,促進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主要形式與内容

三、社會意義

  1. 提升科學素養
    通過糾正錯誤認知(如謠言),增強公衆對科學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減少盲目決策。
  2. 促進社會發展
    科學素養的提升可優化勞動力素質、推動科技創新,并助力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同進步。
  3. 構建科學文化
    增進公衆對科學家工作的尊重與信任,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

四、延伸補充

根據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科普已被納入國家戰略,部分高校還開設了科普專業以系統培養相關人才。

如需更完整的定義演變或政策細節,可參考、7、11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姑白帽疤瘌背毀賓宇慘凜長邁初晰大亂單夾彈章叨忝吊書冬蟲夏草遁佚泛決浮人睾鼓膏肓狗蠅梅瑰豔合生滑嵇緩火湖心九陌錢龍象筵輪番免俗明白人莫夜腦學農諺暖男鵬擒篇條皮綷俔天青豆舍裙帔群飲戎昭孺年聲兒沈靖深喻說作锼镂速累天江天拙貼面磚痌癏土狗子忘餐廢寝蝄像尾腔文曜窩膿包息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