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褓裙的意思、褓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褓裙的解釋

小兒被的俗稱。 清 翟灏 《通俗編·服飾·褓裙》:“《儂雅》:小兒被為褓,如俗呼‘緥裙’、‘緥被’是也。今則轉呼為‘抱’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褓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來源與演變

  1. 文獻依據:清代學者翟灏在《通俗編·服飾·褓裙》中提到,《侬雅》中記載“小兒被為褓”,民間俗稱“緥裙”“緥被”,後逐漸轉為“抱”的發音。
  2. 文字演變:“褓”原指嬰兒衣物,“裙”指包裹下身的布片,組合後泛指嬰兒襁褓類的用品。

三、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引申為“對小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基于本義的比喻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發音、文獻原文或方言演變,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褓裙》?

《褓裙》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一種束腰而長及膝蓋的裙子,通常用來裹住幼兒。

拆分部首和筆畫

《褓裙》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衣”和“裙”。其中,“衣”是“衤”的衍生字,屬于衣服的意思,同時作為部首,常見的筆畫數為5;“裙”為十五畫。

來源和繁體

《褓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使用褓裙來包裹嬰兒,以保護他們的身體。隨着時代的演變,這個詞逐漸成為了家國文字中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褓裙”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褓裙的寫法為“褓裙”。其中,“褓”的寫法與現代相同,而“裙”的寫法略有不同,是由“衣”和“君”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她用一塊柔軟的布料為嬰兒縫制了一條精緻的褓裙。

2. 這位媽媽正在給寶寶穿上一條色彩鮮豔的褓裙。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褓衣、裙子、嬰兒

近義詞:抱被、抱毯

反義詞:成人褲、長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