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褓裙的意思、褓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褓裙的解釋

小兒被的俗稱。 清 翟灏 《通俗編·服飾·褓裙》:“《儂雅》:小兒被為褓,如俗呼‘緥裙’、‘緥被’是也。今則轉呼為‘抱’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褓裙,漢語詞彙,特指包裹嬰兒所用的布裙或小被,屬育嬰用具。其釋義及考據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包裹嬰兒的布制裙狀衣物或被褥,用于保暖及保護嬰兒身體。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褓"字條目釋:"褓,襁褓。亦指包裹嬰兒的衣被。"

二、單字溯源

三、文獻例證

《禮記·内則》:"子生三月之末……褓裙以待時。" 鄭玄注:"褓裙,小兒被也。"(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正義》)印證其作為育嬰襁褓的早期記載。

四、文化延伸

古代褓裙多采用柔軟棉麻,以帶系縛,兼具保暖與防護功能。《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指出其形制類似現代襁褓,反映傳統育嬰習俗。

五、現代使用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被"襁褓""包被"等替代,僅見于古籍及民俗研究文獻。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3.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辭源》(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褓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來源與演變

  1. 文獻依據:清代學者翟灏在《通俗編·服飾·褓裙》中提到,《侬雅》中記載“小兒被為褓”,民間俗稱“緥裙”“緥被”,後逐漸轉為“抱”的發音。
  2. 文字演變:“褓”原指嬰兒衣物,“裙”指包裹下身的布片,組合後泛指嬰兒襁褓類的用品。

三、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引申為“對小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基于本義的比喻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發音、文獻原文或方言演變,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炜白奏罷倦鸊鹈差品撐摐騁誇饬壘寸土不讓道魁登對點勘敚魄翻地房露風起水湧剛耿剛體冠德關揵顧全大局故書黃河清黃子花凇晦芒缋緌火長嘉豢擊毀計結進出口覺人覺世款儀饋攜六夷厖錯沒功夫男女平等叛離遷絕嵌空傾蓋清暑企盼起樯然脂融合肉嘟嘟柔魚撒騷放屁善譚奢放聲幹擾市升順祗題和通賓卧底吸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