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質的簡冊。常指道教仙簡或帝王诏書。 漢 趙晔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聖人所記曰:在于九山東南,天柱號曰 宛委 ……其巖之巔,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 唐 劉禹錫 《為杜佑謝手诏表》:“拜捧紫泥,跪伸金簡。” 明 張居正 《應制白鶴吟》之四:“金簡忽傳天上字,東華初紀大椿年。”
“金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字面指代
“金簡”指金質的簡冊,常用于描述道教中的仙簡或帝王的诏書。例如《吳越春秋》記載:“其書金簡,青玉為字”,指代珍貴文書。
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提到,“金簡”可比喻文章、書信等簡潔明了、言簡意赅。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更多權威資料指向“金質簡冊”的原始含義。
曆史與宗教用途
帝王文書象征
在政治語境中,金簡象征權威,例如清代制度中,重要诏書需以金簡封存。
曆史人物
金簡(?—1794),字可亭,清朝大臣,其妹為乾隆帝淑嘉皇貴妃。此為人名,與詞語本身無直接關聯。
詞源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将“金簡”列為成語,但古籍中更多作為名詞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2 vs 、6、9)。
“金簡”的核心含義為金質簡冊,主要用于宗教或帝王文書場景。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吳越春秋》《劉禹錫詩集》等古籍實例。
《金簡》是指一種古代銅鍋的名稱,也可以指鐵制的鍋具。
《金簡》的部首是金,并且它由15個筆畫組成。
《金簡》一詞來源于古代,最早見于《周易·彖傳》。“簡”意為短而小的鍋具,用來放煮好的飯菜。
在繁體字中,金簡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金簡》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似,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
1. 廚師用他的金簡熬制了一大鍋美味的湯。
2. 他的家裡有許多精美的古代金簡,他是個古董愛好者。
金飯簡、金簡盆、金簡爐、金簡勺
金飯盆、金飯碗、金竈
木碗、竹筷、石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