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勘訂正。 明 《<元人十種詩>序》:“近又取 元 人十種,手自讎訂,布諸宇内。”
雠訂是漢語中表示古籍校勘、文字核對的複合詞,由“雠”與“訂”兩個語素構成。
單字釋義
複合詞義
“雠訂”指對古籍文本進行逐字比對、考訂的校勘工作,常見于版本學領域。例如《古籍整理通論》提到,清代乾嘉學派擅用雠訂法,通過對照不同版本糾正傳抄訛誤。該詞強調嚴謹的學術态度,需綜合文字學、音韻學等知識完成。
應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描述古籍整理、善本修複等場景。例如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說明中,多次提及“雠訂底本異文”,即通過比對多版本确定最終校勘結果。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辭源》《古籍整理通論》、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勘記錄。
“雠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óu dìng,主要指對文字進行校勘和修訂的過程,常見于古籍整理或文獻考據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通過仔細比對、核查文本中的錯誤,并進行修正。例如明代文獻《元人十種詩》序中提到“手自讎訂”,即強調親自校勘修訂的行為。
單字拆分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雠”的其他用法或相關詞彙,可以參考權威字典或古籍文獻。
敗軍之将百載貝面禀谷伯祖不等價交換藏去參差錯落超世絶俗出辭叨越吊赙飯鬻烽火相連附甲負讬鬼獄浩汗黃桑棒畫生毀家纾國绛煙假榻籍貫金隧金竹機器腳踏車舊态極重不反開劫誇誘靈勝理勢理誦離宴秘籙蜜露冥坐默送佩帏偏徇披裘帶索圈椅軟揣瑞藹賽祭蛇蟲百腳生活資料盛糧受爵松動塔吊泰山鴻毛聽然痛憎穨毀翫物屋裡家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