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攻拔的意思、攻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攻拔的解釋

進攻占領。《後漢書·荀彧傳》:“古人尚帷幄之規,下攻拔之力。”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二:“ 俶 為朝廷攻拔 常州 。”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吐蕃 以生 羌 為向導,攻拔 安戎城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攻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軍事或曆史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進攻占領或奪取敵方據點。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進攻占領
    指通過軍事攻擊手段攻陷并占領敵方陣地或城池。

    • 例:《後漢書·荀彧傳》提到“古人尚帷幄之規,下攻拔之力”,強調戰略與攻占行動的結合。
    • 現代理解: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中的戰術行動,如“攻拔襄陽郡”(淝水之戰關鍵戰役)。
  2. 字義拆分

    • 攻:主動出擊,包含攻打、指責、研究等多重含義。
    • 拔:本義為“抽出”,引申為“攻取、奪取”(如“拔據點”)。
      二字結合後,強調通過武力手段奪取目标。

二、古籍與文獻用例

  1. 《涑水記聞》
    宋司馬光記載吳越王錢俶“為朝廷攻拔常州”,體現其軍事貢獻。
  2. 《中國通史》
    描述吐蕃利用向導“攻拔安戎城”,突出戰術與地理結合的重要性。
  3. 《五代史平話》
    記載後周太祖郭威“攻拔河中府”,反映軍事擴張過程。

三、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攻拔”是軍事術語,側重通過進攻奪取敵方據點,多見于曆史文獻。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攻拔是一個動詞,意指克服困難、攻克敵人防線或攻下一座城市。它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左邊是攵(攴),表示動作,右邊是去(去攵),表示方向。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攻拔有11畫。

攻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它被廣泛應用于描述戰争行動。在古代漢字中,攻拔的寫法并沒有明顯變化,基本和今天的寫法相同。然而,攻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會稍有不同,為攻抜。

以下是一些關于攻拔的句子:

  1. 将軍帶領他的部隊成功地攻拔了敵方堡壘。
  2. 為了攻拔這座城市,軍隊經曆了艱苦的戰鬥。

以下是一些和攻拔相關的組詞:

  1. 攻城拔寨:指攻下敵方城池,取得戰略優勢。
  2. 拔除:指去除、清理或摘除某物。
  3. 拔河:指兩隊人拉着一根繩子比力氣,争勝負。

攻拔的近義詞包括:攻陷、攻占、克敵制勝等,它們都形容成功地戰勝敵人或攻下目标。

攻拔的反義詞則是防守、保衛、守備等,用以描述在戰争中保護自己或防守領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