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故事。指舊日的典章制度等。《尚書大傳》卷三:“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王引之 曰:“《釋文》曰:蠱一音故,蠱之言故也。《周官·占人》:以八卦占筮之八故。 鄭 注曰:八故謂八事……蠱事,猶故事也。”見《經義述聞·周易上》。
“蠱事”一詞在古漢語和現代用法中存在不同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古典文獻中的原義
根據《尚書大傳》及清代學者王引之的考證,“蠱事”意為“故事”,指舊日的典章制度,其中“蠱”通“故”(gù)。例如《尚書大傳》記載:“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即要求史官記錄前代制度。這一用法在漢代經學著作中較為常見,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術語。
現代詞典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用蠱術進行的邪惡活動或詭計”,将“蠱”直譯為巫術中的毒蟲,強調其負面含義。此釋義可能源于民間對“蠱”的傳說附會,與古典文獻中的原義存在差異。
使用注意
在閱讀古籍時需注意,“蠱事”多指向曆史制度(如《周易》相關注解),而非巫蠱之術;現代語境下若使用“蠱事”表“詭計”,需結合具體表述避免歧義。
《蠱事》是指古代以毒蟲蠱為工具進行的邪術、魔法、不良行為的統稱。
《蠱事》這個詞由“虍”、“言”、“一”三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蠱事》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博物志》中,意指使用蠱蟲進行邪惡行為的事情。
《蠱事》的繁體字為「蠱事」。
古時候,《蠱事》的漢字寫法為「蠱事」。
他參與了一場險象環生的蠱事,幾乎喪命。
蠱惑、蠱惑人心、蠱惑衆生、蠱惑人民、蠱毒
巫術、邪術、妖術、魔法、妖法
善行、正道、正義、正德、德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