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ag one's tongue]比喻說是非,或者說廢話
可她不該嚼舌根,說我在部隊沒幹好,連個小排長都沒當上
(2) 又作“嚼舌頭”
去吧!别嚼舌頭了!——成蔭《打得好》
(1).同“ 嚼舌 ”。《醒世姻緣傳》第 * 回:“那用你對着瞎眼的賊官證説我這們些嚼舌根的話,叫我吃這們頓虧!”《紅樓夢》第一○一回:“這會子打他幾下沒要緊,明兒叫他們背地裡嚼舌根,倒説三更半夜的打人了。”滬劇《羅漢錢》第二幕第一場:“哎呀!不管人家嚼舌根,來來來!三人同進 王 家門。”
(2).猶閑聊。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未帶地圖的旅人》:“在他最後一部巨著中,有一節描繪那 柏林 城郊溪水旁一群浣衣婦嚼舌根,語言是用全世界江河的名字綴成的。”
“嚼舌根”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在背後議論他人是非、散布謠言或挑撥離間。常用來形容無事生非、搬弄口舌的行為。
字面與比喻義
使用場景
方言與變體
使用時應避免人身攻擊,尤其在正式場合需謹慎。若聽到他人“嚼舌根”,可通過核實信息或直接溝通化解矛盾。
《嚼舌根》這個詞意為指人們在發怒或憤慨時,因憤怒極至而不由自主地咬嚼舌頭,造成舌頭受傷或出血。
《嚼舌根》的拆分部首是 "口",其筆畫總數為15畫。
《嚼舌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孟子·公孫丑上》一文中,被用來形容極度憤慨的情緒。在繁體字書寫中,嚼舌根的古體為「噬脧根」。
在古代,嚼舌根的寫法是「噬脧根」,其中「噬」表示用牙齒咬嚼,「脧」表示舌頭,「根」表示根部。這個詞的意思與現代的「嚼舌根」相同,隻是寫法上有所差異。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氣得嚼舌根。
2. 老師批評他時,他不由自主地嚼起了舌頭根。
組詞:咀嚼、舌頭、根部。
近義詞:怒不可遏、大發雷霆、憤怒不已。
反義詞:冷靜、心平氣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