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喪的意思、報喪的詳細解釋
報喪的解釋
[announce a death] 把某人去世的消息通知其親友
詳細解釋
把去世的消息通知死者的親友。《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後事都是現成的。少不得修齋理七,報喪開弔。” 巴金 《家》三五:“不到幾分鐘,全公館都知道老太爺去世了。一部分的仆人忙着往親戚處報喪。” 魏巍 《擠垮它》:“這樣的伏擊,往往使敵人連個回去報喪的都沒有。”
詞語分解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網絡擴展解釋
報喪是中國傳統喪葬禮儀中的重要環節,指将逝者死訊及喪期、葬期通知親友的行為。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報喪是喪家通過口頭、書面或信號方式告知親友逝者離世消息的儀式。古人認為“親遭兇變慘禍”需及時周知,否則視為失禮。
二、曆史淵源
- 周代起源:報喪儀式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形成系統的禮儀規範。
- 古代士族規範:士階層去世後,需先向國君報喪,國君派使者吊唁時,喪主需行“三節九次”哭拜禮(頓足三次為一節,共三節)。
三、傳統形式與地區習俗
- 信號報喪
- 廣西甯明:鳴三響“報喪炮”後派人通知親友。
- 黑龍江:門前懸挂紙條,數量對應逝者年齡,男左女右。
- 口頭報喪
- 孝子需穿孝服,到親友家不進門,待有人接應後磕頭告知。
- 浙江:報喪者倒挾雨傘,親友需備“汆蛋”為其解晦氣。
- 書面報喪
- 使用訃文或登報發訃告,明确喪禮流程(如殓期、葬期等)。
四、禮儀細節
- 身份限制:部分地區規定男性逝者由侄子報喪,女性逝者由子女向外婆家報喪。
- 迎送禮節:吊唁者離開時,喪主需至門外拜送,哭泣頓足有節限。
五、現代演變
部分地區仍保留傳統習俗(如孝巾、白布旗等),城市中更多采用電話、短信或公告形式通知。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地區習俗或完整流程,可參考、4、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喪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宣告死亡、公布喪事或告知他人家中有人去世的行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報和喪,其中報的部首是報字旁,喪的部首是喪字旁。它的拼音是bào sāng。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漢字的演變和使用。
報喪的繁體寫法為報喪,也包含了報和喪兩個字。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現代字形和古代字形之間有一些變化,而古代字形又分為甲骨文、金文、篆書等多個階段。可是,我不能提供更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因為它們與現代漢字的形态存在不同。
以下是關于報喪的例句:1. 他們正在報喪親人的消息。(They are announcing the news of the deceased family member.) 2. 他親自去告訴他們報喪父親的消息。(He personally went to inform them about the news of the deceased father.)
一些與報喪相關的詞語有:哀悼、公告、悲傷、喪失、喪親等。它們與報喪在意義或用法上有些相似。
至于報喪的反義詞,我不能給出确切的反義詞,因為報喪是一種特定行為,沒有明确的相反行為與之對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