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爇的意思、焚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爇的解釋

猶燒毀。《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 紹 遣将攻之,連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足下志猶未厭,乃復糾合餘燼,率我蛑賊,以焚爇 勃海 。”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章奏有不欲左右見者,率皆焚爇。”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翼日, 楚公子 馳函來,女焚爇不以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焚爇”是漢語中表示焚燒、燒毀的複合動詞,由“焚”與“爇”兩個同義字構成。從《漢語大詞典》釋義來看,“焚”本義為燒田,引申為燃燒物品;“爇”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燒也”,特指徹底燃燒草木或可燃物。兩字連用後,詞義疊加強調“完全燒盡”的動作,如《詩經·大雅·雲漢》中“如惔如焚”的描寫,即用“焚”表達旱災中熾熱的焚燒狀态。

在佛教典籍中,“焚爇”被賦予比喻義,指代煩惱、欲望等精神層面的“燃燒”,如《法華經·譬喻品》以火宅喻人間苦難,其中“四面俱時欻然火起,焚燒舍宅”的“焚燒”即與“焚爇”同源。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描述森林火災時稱“烈焰焚爇整片山林”,《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焚爇”是一個由“焚”和“爇”組成的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用法與例句

  1. 古籍用例:

    • 《漢晉春秋》記載公孫瓒相關事件時提到“焚爇勃海”,指燒毀渤海地區。
    • 《聊齋志異》中“女焚爇不以聞”描述角色燒毀信件的行為。
  2. 現代延伸:

    • 可形容徹底銷毀物品或抽象事物(如計劃、證據等),但需注意語境適用性。

三、相關擴展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爇”的單獨用法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三國志》注引及《聊齋志異》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鼇釣白翳保衛悲感犇星菠菜才華橫溢僝事襯資赤氣春頭單元反應性染料風豪鳳毛楓子鬼敢言之棺具貫射辜恩負義過社鼓颡好看錢賀年片芔然胡葭奬眷郊祭盡日急義钜靈客程陵诮柳陌花巷賣私馬甲袋美女破舌睨笑濃濁普淖千日釀前志榷鹽法日東月西三八制掃迳沈整石弓勢相霜凋夏綠術精説什麽隋珠荊璧探骊鐵扇公主污手垢面賢藩閑潤仙山樓閣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