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足的意思、發足的詳細解釋
發足的解釋
起程;出發。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缪》:“驥士發足,衆士乃誤; 韓信 立功, 淮陰 乃震。”《壇經·行由品》:“ 惠能 辭違祖已,發足南行。” 元 柯丹丘 《荊钗記·團圓》:“我在 東甌 發足,渡口登舟。” 清 陳确 《與劉伯繩書》:“如兄欲至京師,必先自 越城 發足,烏有先見京師而後發程之理?”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足的解釋 足 ú 腳:足下(對對方的敬稱)。足迹。足球。足壇。失足。高足(敬辭,稱别人的學生)。舉足輕重。畫蛇添足。 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鼎足。碗足。 充分,夠量:足月。足見。足智多謀。 完全:足以。足色。 值
網絡擴展解釋
“發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 zú,主要含義是起程、出發,通常指開始行動或啟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從原地出發,開始行動或旅程。
- 詞性:動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古漢語語境。
2.來源與典故
- 古籍引用:
- 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七缪》中提到:“骥士發足,衆士乃誤”,比喻能人行動後,普通人才意識到差距。
- 元曲《荊钗記》中:“我在東瓯發足,渡口登舟”,描述人物啟程的情景。
- 《壇經·行由品》記載:“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指六祖惠能離開師父後動身南行。
3.使用場景
- 行動開始:常用于描述迅速、果斷地采取行動,如“發足狂奔”。
- 應對危機:比喻在危險或困境中及時采取行動,如“發足疾追”。
4.例句參考
- “廣風的人發足力氣向前追去”。
- “陳澈看着發足狂奔的猛獸大軍”。
5.延伸理解
- 字義拆分:“發”指啟動、出發,“足”指腳部,合起來表示邁步啟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2、7)。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足,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發和足,共有12畫。發足的意思是形容事物達到極點,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或價值。
使用繁體字的寫法為「髮足」。
發足一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有所變化,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髮足」,其中的「髮」是指頭發,表示事物充分生長或發展的狀态;而「足」則表示足夠、充足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發足」的例句:
1. 他終于發足發力,取得了***************。
2. 必須利用這個機會,發足自己的優勢,取得更好的成績。
3. 這個項目需要所有人的發足合作,才能順利完成。
一些與「發足」相關的組詞包括:發揮、發揚、發展、發展性、足夠、足迹等。
與「發足」近義的詞語有:充分、充足、充滿、充盈、充實等。
與「發足」相反的詞語有:不足、不充分、不充實、不發達等。
以上是關于「發足」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