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疏雜亂。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六:“模倣多,則牽合而傷跡;結搆易,則麤縱而弗工。”
關于詞語“麤縱”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麤縱”讀作cū zòng,意指“粗疏雜亂”,常用于形容事物缺乏精細的規劃或邏輯上的混亂。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文獻中。
文獻例證
明代學者王世貞在《藝苑卮言》卷六中寫道:“模倣多,則牽合而傷跡;結搆易,則麤縱而弗工。”此處以“麤縱”批評文藝創作中結構松散、缺乏工整的問題,體現了其貶義色彩。
構詞解析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文學批評或學術讨論場景,日常交流中可替換為“粗疏”“雜亂”等更通俗的詞彙。若需引用古籍原文,建議标注出處以便讀者理解語境。
麤縱(cū zò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舉止粗魯、行為放蕩。
麤縱的部首是麥部(mài bù),筆畫共有19劃。
麤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孟子》中。繁體字為麤縱。
在古時候,麤字的寫法是「麥」,縱字的寫法是「縱」。
例句:
1. 他的麤縱行為使他失去了許多朋友。
2. 那個人麤縱的語言舉止讓人十分不悅。
組詞:
1. 麤厚(cū hòu):粗魯而厚重。
2. 縱容(zòng róng):放縱并容忍。
近義詞:
1. 粗俗(cū sú):行為粗魯,不文明。
2. 放蕩(fàng dàng):行為不受道德約束,放肆放縱。
反義詞:
1. 端莊(duān zhuāng):舉止莊重、典雅。
2. 約束(yuē shù):限制、管束。
以上就是對麤縱這個詞語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