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正的意思、三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正的解釋

(1).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稱三正。《書·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棄三正。”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說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傳:“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也稱三統。《史記·周本紀》:“今 殷王紂 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絶于天,毀壞其三正。” 張守節 正義:“按:三正,三統也。 周 以建子為天統, 殷 以建丑為地統, 夏 以建寅為人統也。”《魏書·儒林傳·李業興》:“雖三正不同,言時節者,皆據 夏 時正月。”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三正》:“ 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書·甘誓》雲:‘ 有扈氏 怠棄三正。’則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國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後,故不敢以子丑寅釋之,而但謂天地人之正道。 王肅 亦雲:‘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為正。’然《尚書大傳》雲:‘王者存二代之後以備三正。’ 馬融 註《甘誓》,亦雲:‘子、丑、寅也。’”

(2).指 夏 、 殷 、 周 三代。《文選·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滅 姬 。”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謂 夏 、 殷 、 周 也。” 宋 蘇轼 《内中禦侍以下賀皇帝冬至詞語》:“月臨天統,首冠於三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蒼的三色射靶。《周禮·夏官·射人》:“樂以《貍首》,七節、三正。” 鄭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則能中焉。畫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蒼,次黃,玄居外。三正損玄、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曆法概念(主要含義)

指夏、商(殷)、周三代采用的三種不同歲首制度:

  1. 夏正:以寅月(現行農曆正月)為歲首;
  2. 殷正:以丑月(農曆十二月)為歲首;
  3. 周正:以子月(農曆十一月)為歲首。
    這一說法源自《尚書·甘誓》記載,是古代曆法研究的重要概念。

二、哲學與道德引申

  1. 天地人正道:指天、地、人三者的運行法則與道德規範,如《尚書》注疏中提到的“怠棄天地人之正道”;
  2. 言行品正直:現代引申為成語,強調言語真實、行為端正、品性正派的三重标準。

三、其他曆史含義

  1. 代指三代:可指夏、商、周三個朝代(如《文選》中“三正疊紹”);
  2. 射箭術語:指古代射禮中朱、白、蒼三色箭靶(見于《周禮》記載),但此用法較為冷門。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法差異或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尚書》《周禮》等古籍,或查閱《三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正的意思

《三正》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事物正直、公正、公平的三個方面。在道德和法律層面,三正指的是正直、公正和嚴正。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正》的部首是“⺊”(犭)和“⺮”(⺮),分别屬于“犬”和“竹”部。它的總筆畫為10畫。

來源

《三正》一詞來源于古代書籍《禮記·曲禮上》中的一句話:“宴父者正謂也。”這句話意味着“宴請父親,就是為了表達尊敬和敬意。”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三正”所強調的是在人際關系中的正直、公正和嚴肅的态度。

繁體

《三正》的繁體字為「三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三正》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古代漢字往往更加簡潔,字形更加古樸。例如,其一種古代寫法為「三止」。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三正》的例句:

  1. 他是一個講究道德的人,三正堅守。
  2. 在公正的審理過程中,法官保持了三正的原則。
  3. 他以嚴正的态度對待工作,做事總是遵循三正的準則。

組詞

與《三正》相關的一些詞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三正》近義的詞語有:正大光明、光明磊落、公允。反義詞包括:不正、偏私、不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