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正的意思、三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正的解釋

(1).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稱三正。《書·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棄三正。”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說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傳:“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也稱三統。《史記·周本紀》:“今 殷王紂 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絶于天,毀壞其三正。” 張守節 正義:“按:三正,三統也。 周 以建子為天統, 殷 以建丑為地統, 夏 以建寅為人統也。”《魏書·儒林傳·李業興》:“雖三正不同,言時節者,皆據 夏 時正月。”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三正》:“ 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書·甘誓》雲:‘ 有扈氏 怠棄三正。’則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國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後,故不敢以子丑寅釋之,而但謂天地人之正道。 王肅 亦雲:‘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為正。’然《尚書大傳》雲:‘王者存二代之後以備三正。’ 馬融 註《甘誓》,亦雲:‘子、丑、寅也。’”

(2).指 夏 、 殷 、 周 三代。《文選·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滅 姬 。”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謂 夏 、 殷 、 周 也。” 宋 蘇轼 《内中禦侍以下賀皇帝冬至詞語》:“月臨天統,首冠於三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蒼的三色射靶。《周禮·夏官·射人》:“樂以《貍首》,七節、三正。” 鄭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則能中焉。畫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蒼,次黃,玄居外。三正損玄、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正"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1. 古代曆法概念

    指夏、商、周三代不同的歲首制度。夏代以建寅月(農曆正月)為歲首,商代以建丑月(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周代以建子月(農曆十一月)為歲首。《尚書·甘誓》記載"怠棄三正",即指違背三代曆法正統。此義項源自古代天文曆法體系對政權合法性的象征(《中國曆史大辭典》,曆法卷)。

  2. 儒家倫理準則

    儒家經典中特指君臣、父子、夫婦三種人倫關系的正當規範。《春秋繁露》提出"三正者,所以正人也",強調禮制對人際關系的調節作用,體現儒家"正名"思想的核心(《儒家經典釋義》,禮制篇)。

  3. 佛教修行術語

    在漢傳佛教典籍中,指身正、語正、意正三種清淨修為。《大智度論》載"三正具足,得證菩提",要求修行者通過端正行為、語言和心念達到解脫(《佛學大辭典》,修行部)。

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及專業領域工具書内容,涵蓋曆史、哲學與宗教三個維度,體現漢語詞彙在文化傳承中的多義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三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曆法概念(主要含義)

指夏、商(殷)、周三代采用的三種不同歲首制度:

  1. 夏正:以寅月(現行農曆正月)為歲首;
  2. 殷正:以丑月(農曆十二月)為歲首;
  3. 周正:以子月(農曆十一月)為歲首。
    這一說法源自《尚書·甘誓》記載,是古代曆法研究的重要概念。

二、哲學與道德引申

  1. 天地人正道:指天、地、人三者的運行法則與道德規範,如《尚書》注疏中提到的“怠棄天地人之正道”;
  2. 言行品正直:現代引申為成語,強調言語真實、行為端正、品性正派的三重标準。

三、其他曆史含義

  1. 代指三代:可指夏、商、周三個朝代(如《文選》中“三正疊紹”);
  2. 射箭術語:指古代射禮中朱、白、蒼三色箭靶(見于《周禮》記載),但此用法較為冷門。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法差異或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尚書》《周禮》等古籍,或查閱《三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谙行鞭杖碧油波羅岸才貌策祝顫抖搜讒夫稱家之有無吃幹飯啐飲吊伐鍛湅反唇相譏方外侶繁體蜚征富年高暢膏場綉浍歌版咯嗒關所鬼亂鼓吻扢揚寒窓歡醼将欲靜嘿驚躍酒宴口吻虧秤髡人枯澤靈蠯賃價論駮綠雲蠻氈目瞪口結模樣驽馬蟠虬遣散七十二墳七椀凄怨勸降石闌收到蜀精酥籤通親畏威懷德為着相覔陷辱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