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谛的意思、三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谛的解釋

佛教語。指空谛、假谛、中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序》:“啟十地以辯慧宗,顯三諦以詮智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谛是中國佛教天台宗核心教義之一,源自《中論》的“三是偈”,指空谛、假谛、中谛三種真理觀。其概念由智顗大師在《摩诃止觀》中系統闡述,構成“一心三觀”的哲學體系。

  1. 空谛(真谛)

    指一切現象皆無自性,本質為空。例如《中論》雲“衆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強調萬物因緣和合而生,無固定實體。此為破除執着的真理觀,對應“一切智”。

  2. 假谛(俗谛)

    指現象雖空,仍依因緣而暫時存在。如《法華玄義》稱“假名施設,如幻如化”,承認世間萬法的暫時性存在,對應“道種智”,適用于世俗認知層面。

  3. 中谛(中道第一義谛)

    空假二谛的統一體,《摩诃止觀》謂之“雙照二谛,即空即假即中”,強調不偏執空或有的絕對真理,體現圓融無礙的中道思想,對應“一切種智”。

三者關系呈“圓融三谛”,即一谛含三谛,三谛即一谛。如《天台宗綱要》所述:“舉一即三,全三是一”,體現天台宗“三即一,一即三”的辯證邏輯。該理論對宋明理學“體用一源”思想産生過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

  1. 《佛學大辭典》(中華書局)
  2. 《天台宗綱要》(宗教文化出版社)
  3. 《摩诃止觀》校釋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三谛是佛教天台宗的核心概念,指空谛、假谛、中谛三種對現象本質的闡釋,三者相互圓融,構成對實相的整體認知。以下是具體解析:

1.三谛的基本定義

2.三谛的哲學内涵

3.三谛的實踐意義

來源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搜狗百科等高權威性資料(詳見标注來源),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寶锳奔崩變文協韻鄙啬禅師醇峻擔風袖月點媂短衫二谏帆布床飛瞰風浮光猷寡特貴宗诃斥和棋何至于此會稿混帳見光佳醞斤鬥雲積薪候燎捐袂卷舌元音镌説客殡克的曠無老框框列民馬角泥浕歐美劈山錢品巧立名色親年窮年累月七輿棄杖草取回曲學阿世容制受之有愧輸謝韬筆天憲頭雞宛宛蕪駁物極則反遐景象器顯弄鮮冶孝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