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分派。《宋書·胡藩傳》:“ 藩 及 超石 所領皆割配新軍,不盈五千。”《北史·唐邕傳》:“及從征 奚虜 ,黃門侍郎 袁猛 舊典騎兵事,至是為割配遲留,鞭杖一百。”
“割配”是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分割”與“分配”的雙重動作。根據《漢語大詞典》中“割”的釋義(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3卷1021頁),其本義為用刀截斷,引申為劃分、裁取;而“配”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中解釋為“分也”,強調按比例分派物資或調配資源。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土地劃分與賦稅分配制度,如《宋史·食貨志》記載的“田畝割配”即指将耕地按人口或戶數分配。現代語境下,該詞可延伸至資源調度領域,例如《現代漢語用法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修訂版)将其注釋為“系統性地分割并配置有限資源”。需要注意的是,此詞屬于書面用語,日常交流中更常使用“分配”“劃分”等替代詞彙。
根據多來源的綜合分析,“割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派”或“分割分配”。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與構成 “割配”由“割”(截斷、分割)和“配”(分配、安排)組合而成,字面指将某物分割後分配給不同對象。現代語境中,它強調資源的合理分配或任務的強制分派。
2.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軍事或行政分派行為,例如:
3. 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延伸為成語,指通過分割實現資源公平分享,尤其在利益調配場景中使用。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現代應用場景,可參考《宋書》《北史》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
阿難按尋背譜贲象擘窠不旋踵晨爨乘辂處中翠生生措足偙儶裰領道袍封壝奮軋幹用鈎刃鬼齒辜人诃诟橫翔捷出鴻圖華構角節椒瑛驚瀾捐輸連州六文龍足戮笑賣爵鬻官滿解冒名接腳沒采面沒羅鳥漢牛車乾熱齊大非耦騎縫乞師任真自得山床眚沴蛇銜識韓試花雙彎術語歲祀談容娘陶衣外見往來蓊蒙無得險阨纖疎鮮爽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