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贲象的意思、贲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贲象的解釋

《易·贲》的卦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是以衣錦褧衣,惡文太章;賁象窮白,貴乎反本。” 清 馮桂芬 《<廣西鄉試錄>序》:“聖朝養士二百年,文治彬郁,遠邁前古,在《易》賁象,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贲象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二十二卦“贲卦”的卦象名稱,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占卜文化中對自然現象與人文倫理的哲學闡釋。該詞由“贲”(音bì)與“象”組成,“贲”本義為文飾、修飾,《說文解字》釋為“飾也”,後引申為光明、華美之意;“象”則指卦象所象征的自然規律或人事現象。

根據《周易·贲卦》的卦辭記載,贲卦由下離(火)上艮(山)組成,卦象為“山下有火”,火光映照山體,象征文飾與光明相融的和諧狀态。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注解:“贲者,飾也。以剛柔二象交相文飾,乃贲之義也”,強調剛柔相濟、内外兼修的思想。

贲象在古代哲學中被賦予多重引申意義:其一指禮儀制度中的文飾規範,如《禮記》所述“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體現禮法教化;其二象征藝術與文化的繁榮,《周禮·考工記》将“贲”與工藝紋飾關聯,反映古代美學觀念。

現代漢語詞典如《辭海》将“贲象”定義為“《易》卦名,象征文飾與質樸的統一”,《漢語大詞典》則收錄其擴展義為“事物外在表現與内在本質的結合”。這一概念至今仍應用于文學批評與哲學讨論中,用以分析形式與内容的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贲象”是《周易》中的卦象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贲象”指《周易·贲卦》的卦象,贲卦由下離(火)上艮(山)組成,象征「山下有火」的意象,卦辭為“亨,小利有攸往”。該卦象與文飾、修飾相關,但強調返璞歸真的哲學思想。

  2. 文獻出處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情采》提出“贲象窮白,貴乎反本”,認為贲卦最終呈現純白色(窮白),揭示了文飾應以質樸為根本的哲理。清代馮桂芬引用贲象引申為“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強調文化治理的重要性。

  3. 哲學内涵 贲卦六爻中,初九“贲其趾”到上九“白贲”的演變,象征從外在修飾到本質回歸的過程,印證了“飾極返素”的思想,這與儒家“文質彬彬”的理念相通。

  4. 應用領域 古代文人多借贲象表達:

  1. 讀音注意 “贲”在此處傳統讀作bì(與“閉”同音),但現代詞典多标注為bēn,實際應用中需結合語境區分。

建議研究時可結合《周易》贲卦原文及王弼、程頤等注本,深入理解其象數義理的雙重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隘短氨綸暗弱無斷翺翥白黑颠倒百禽保役陂鄣本第辯動箄筏不過意材勇橙絲塵勞沖排鉏颣春天大航道弟馮驩铗豐胙臯牢公雞供送海嘯汗牛塞棟涵濡恒醫泓汯鴻篇巨制黃表護耳籍地跨業鍊式反應利得靈敏綠草如茵墨子泣絲牧地呢喃農穰旁議契據青苔巷齊竽忍許神鳥世婚世念使事爽練菽水承歡覃恩探赜索隱毋多響效險刻校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