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足的意思、措足的詳細解釋
措足的解釋
立足;置身。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某以用錢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二:“嘗論人才, 浚 劇談 檜 善。 鼎 曰:‘此人得志,吾輩無所措足矣。’”
詞語分解
- 措的解釋 措 ò 安放,安排:措手。措辭。措置。措身。 籌劃辦理:措施。措辦。籌措。舉措失當。 棄置:刑措。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足的解釋 足 ú 腳:足下(對對方的敬稱)。足迹。足球。足壇。失足。高足(敬辭,稱别人的學生)。舉足輕重。畫蛇添足。 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鼎足。碗足。 充分,夠量:足月。足見。足智多謀。 完全:足以。足色。 值
網絡擴展解釋
“措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但根據搜索結果中的主流解釋和古籍引用,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基本含義
“措足”的字面意思是“立足;置身”,指在特定環境中找到安身之處或處于某種境地。例如:
- 唐代《博異志·敬元穎》提到:“何以取措足之所?”(如何找到立足之地?)
- 明代《讀書鏡》記載:“吾輩無所措足矣”(我們無處安身了)
2.引申用法
在古漢語中,該詞常形容人處于困境或複雜局面下的處境,強調“難以立足”或“無法置身事外”。例如,明代文獻用“無所措足”表達對權臣當道時士人處境的擔憂。
3.與的差異說明
提到“措辭行事得當”的含義,但此解釋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出現,可能與“措置得當”等詞混淆。建議以古籍用例和多數詞典釋義(立足;置身)為準。
4.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人物的境遇或社會背景。
- 現代語境:較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安身”“立足”等替代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措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由拆分部首“手”和“足”組成,共包含14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其繁體寫法為「措足」。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措足」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在一些細節上有所變化。例如,「措足」的「步」字旁的部分在古時寫為「彳」字旁,而不是現在的「止」字旁。
這個詞可以用在很多場合,例如:「工作步驟不當,會使進展受到措足」。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工作過程中沒有得當的措施,會影響工作的進展」。
組詞方面,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例如「措辭」(選擇合適的措辭)、「措施」(制定有效的措施)等。措辭指的是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而措施則表示采取相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處置」、「安排」等,均指采取措施或采取行動來解決問題或處理事務。
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放任」、「不作為」等,表示不采取任何措施或行動。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