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州又一州。《漢書·王莽傳下》:“盜賊始發,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責,遂至延曼連州。”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黃連嶺 而名。 唐 轄境相當今 廣東省 連縣 、 連南縣 、 陽山縣 等地。 元 升為路,尋複舊。 明 清 皆屬 廣州府 。1911年廢,改本州為縣,屬 廣東省 。 唐 韓愈 《送惠師》詩:“自來 連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鳳 《題<寶慶圖經形勢疆域篇>》詩之三:“八排在 連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連縣 一帶。《新唐書·地理志七下》:“ 連州 ,縣六: 當為 、 都寧 、 邏遊 、 羅龍 、 加平 、 清坎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五·遵義府》:“ 筠連縣 ,本 夜郎 屬境, 唐 置羈縻 筠 連 二州,屬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為 筠連州 ,屬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為縣。”
“連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地理及文獻等多方面解讀:
字面意義
“一州又一州”,指連續或延展的州域。例如《漢書》中“延曼連州”即描述州郡相連的景象。
古代行政區劃
唐代韓愈在《送惠師》中提及“自來連州寺”,佐證其地名的曆史淵源。
今廣東省連州市為縣級市,位于粵湘交界處,以喀斯特地貌、民族風情(瑤族、壯族)著稱。
“連州”既指古代連續州域的概念,也是隋唐至今的行政地名,其名稱來源融合了自然、物産與人文願景,且在文學作品中留有印記。
連州(lián zhōu)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連”和“州”兩個字組成。
“連”的拆分部首為“辶”,總筆畫數為7。它表示行走的意思。而“州”的拆分部首為“巛”,總筆畫數為6。它表示地方行政區劃。
“連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制度。在古代,州是縣以上的地方行政區劃單位,而連州指的是多個州連在一起形成的行政區域。
在繁體字中,“連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連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小篆字體中,連州的寫法為“連州”。而在隸書中的寫法為“連州”。這兩種古代寫法都強調“連”的連續和“州”的地方行政意義。
下面是一些使用“連州”一詞的例句:
1. 我們生活在廣東省的連州市。
2. 這個地區是以連州為核心的發展區。
與“連州”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連貫、州縣、連片、連鎖。
近義詞:省市、行政區、地級市。
反義詞:孤零、獨立、分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