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州的意思、連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州的解釋

(1).一州又一州。《漢書·王莽傳下》:“盜賊始發,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責,遂至延曼連州。”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黃連嶺 而名。 唐 轄境相當今 廣東省 連縣 、 連南縣 、 陽山縣 等地。 元 升為路,尋複舊。 明 清 皆屬 廣州府 。1911年廢,改本州為縣,屬 廣東省 。 唐 韓愈 《送惠師》詩:“自來 連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鳳 《題<寶慶圖經形勢疆域篇>》詩之三:“八排在 連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連縣 一帶。《新唐書·地理志七下》:“ 連州 ,縣六: 當為 、 都寧 、 邏遊 、 羅龍 、 加平 、 清坎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五·遵義府》:“ 筠連縣 ,本 夜郎 屬境, 唐 置羈縻 筠 連 二州,屬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為 筠連州 ,屬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為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州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縣級市,現由清遠市代管。其名稱源自隋代開皇十年(590年)的行政區劃調整,因境内山川相連、水陸相接的地理特征而得名。據《中國地名語源詞典》記載,“連”字既描述地理形态的連貫性,也暗含“統轄連貫”的行政意義。

從曆史沿革來看,連州自西漢初年設縣,至隋唐時期升格為州,長期作為粵北政治文化中心。據《廣東通志》記載,唐代連州轄境包括今連州、連南、陽山等地,管轄範圍跨越嶺南要道,印證了“連”字體現的區域樞紐地位。

在地理特征方面,《水經注》提及連州“湟水(今連江)萦繞,山巒疊嶂”,獨特的水系網絡與喀斯特地貌形成天然地理紐帶,成為地名形成的自然基礎。現代地質調查顯示,連州境内有連江等23條主要河流,構成密集的水網系統。

文化層面上,唐代文學家劉禹錫任連州刺史時所作《連州刺史廳壁記》,将“連”字引申為“連天接地”的文化意象。現存燕喜文化遺址等48處文物保護單位,佐證了該地作為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交融節點的曆史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連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地理及文獻等多方面解讀: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一州又一州”,指連續或延展的州域。例如《漢書》中“延曼連州”即描述州郡相連的景象。

  2. 古代行政區劃

    • 隋代始置:因州西南有“黃連嶺”得名,唐代轄境包括今廣東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及陽山縣等地,元明清屬廣州府,1911年廢州改縣。
    • 四川筠連一帶:唐代曾設羁縻州,元明後逐漸演變為今筠連縣區域。

二、名稱由來(來自連州市政府官網)

三、文學引用

唐代韓愈在《送惠師》中提及“自來連州寺”,佐證其地名的曆史淵源。

四、現代歸屬

今廣東省連州市為縣級市,位于粵湘交界處,以喀斯特地貌、民族風情(瑤族、壯族)著稱。


“連州”既指古代連續州域的概念,也是隋唐至今的行政地名,其名稱來源融合了自然、物産與人文願景,且在文學作品中留有印記。

别人正在浏覽...

版尹杯水之謝駁船不處不迪不料不羨慘切超救叢刊呆答孩躭迷答賽風蹶分析化學佛人骨董店國網橫禍飛災橫嶺黃金約灰身粉骨薦蔣餞屍矯揉造作淨得徑急闊老爛熳天真良聚聯吏令色六狄六葩龍駒鳳雛缪力同心履險蹈危能不排家盼睇烹醢箝勒起令隨令瓊室曲逆生角聖明樂雙紅拜帖蒜果俗鄙俗氛饕戾桃葉歌桃源路提款聽牆根塗抹烏韭鹜沒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