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殷墟 五號墓。在 河南 安陽 小屯村 西北,為 商 代後期奴隸主貴族墓葬。根據其形制和銅器銘文中“婦好”和“司母辛”所占的重要地位,一般認為墓主應是甲骨文所載 商王 武丁 諸婦之一的 婦好 。如考證不誤,則此墓當為目前唯一能夠同曆史文獻和甲骨文聯繫起來,并推定具體墓主的 殷 代墓葬,對曆史考古研究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婦好墓是商代晚期的重要考古遺址,其核心信息如下:
地理位置與概況
位于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的殷墟宮殿宗廟區,是商代後期保存最完整的王室墓葬。墓葬規模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無墓道,墓上曾建有祭祀用的享堂“母辛宗”。
墓主身份
根據銅器銘文“婦好”“司母辛”及甲骨文記載,墓主被推定為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她是甲骨文中記載的軍事統帥和祭司,也是目前唯一能與文獻對應的殷代王室成員墓葬。
發掘與出土文物
1976年發掘,墓内殉葬16人,出土青銅器、玉器、象牙器等1928件文物。代表性器物包括“司母辛鼎”和象征軍權的青銅钺,印證了婦好的地位。
學術價值
該墓為研究商代禮制、手工業水平及女性地位提供了直接證據,首次将甲骨文、考古遺存與曆史人物關聯,具有裡程碑意義。
争議觀點
有學者提出異議(如),認為此墓實為“辛妃宗廟遺址”,但主流考古界仍支持墓葬說。需進一步結合銘文與遺址布局綜合分析。
《婦好墓》是一個成語,意為女性被安葬的墳墓。其中,“婦”指的是女性,“好”指的是安葬,墓指的是墳墓。
《婦好墓》分别由“女”、“好”、“土”組成。其中,“女”是“婦”的部首,有三筆,“好”的部首是“女”,有六筆,“土”是“墓”的部首,有三筆。
《婦好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朝的文學作品《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文苑附傳》中,用來描述女性被安葬的墳墓。
《婦好墓》是《婦好墓》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婦好墓》來說,古代的寫法為“婦好墓”。
1. 這座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婦好墓。
2. 為了紀念先祖,他修繕了家族的婦好墓。
1. 婦孺:指婦女和兒童。
2. 好事:指好的事情或好的行為。
3. 墓地:指埋葬屍體的地方。
1. 婦女墳墓
2. 僑墓
3. 婦地
婦無墓
女士墳墓
男性墓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