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顧艱險而跋涉。《後漢書·東平獻王蒼傳》:“帝以 蒼 冒涉寒露,遣謁者賜貂裘。” 唐 韓愈 《送靈師》詩:“ 靈師 不掛懷,冒涉道轉延。”《宋史·外國傳四·交趾》:“﹝ 丁承正 等﹞由 海口 入大海,冒涉風濤,頗歷危險。”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方外玄蹤二》:“﹝ 葛洪 ﹞尋書問義,不遠數千裡,崎嶇冒涉,期於必得。”
“冒涉”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不顧艱險而跋涉”,常用于描述克服困難、冒險前行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但通過古籍和詩詞可了解其文化内涵。如需更多文獻例句,可參考《後漢書》或唐宋詩詞集(、)。
“冒涉”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冒險,冒昧地去幹某事,有時也表示闖進、闖入的意思。
“冒涉”的部首是水(氵)和立(立)。
它的筆畫數是12畫。
“冒涉”一詞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蒹葭之茂兮,疇者之情也。”其中的“疇者”意為冒險的人。
繁體字“冒涉”保留了原始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的寫法為“毛涉”。字形較為複雜,但意思和現代的“冒涉”相同。
1. 他冒涉過險途,終于到達目的地。
2. 盡管有困難,我還是冒涉去嘗試。
3. 這個人冒涉進入了禁地,結果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冒險、涉及、涉水、涉及、闖入
冒昧、闖、涉足、執意、竟敢
回避、躲避、規避、避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