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鞉鼓的意思、鞉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鞉鼓的解釋

有柄的小鼓。以木貫之,搖之作聲。古祭禮用的一種樂器。亦指鞉鼓之聲。《詩·商頌·那》:“猗與那與,置我鞉鼓。” 毛 傳:“鞉鼓,樂之所成也。”《詩·商頌·那》:“鞉鼓淵淵。” 孔穎達 疏:“祭時之樂,其鞉鼓之聲淵淵而和也。”《隋書·音樂志中》:“設簴設業,鞉鼓填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鞉鼓”是古代文獻中出現的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字形及曆史語境分析:

  1. 字形解析
    “鞉”由“革”與“兆”構成。“革”表示與皮革相關,可能指鼓面的材質;“兆”可能為聲旁或表意。整體可理解為一種皮革制成的打擊樂器。

  2. 詞義考釋
    “鞉鼓”與“鼗鼓”相通,指古代小型搖鼓,形制為帶柄的小鼓,兩側綴有耳槌,搖動時耳槌擊打鼓面發聲。類似現代“撥浪鼓”,多用于樂舞或儀式場合。

  3. 功能與用途
    在文言文中,“鼓”常作名詞(樂器)或動詞(擊鼓),而“鞉鼓”特指此類手持搖動的小鼓,多見于《詩經》等文獻描述的禮樂場景,如“鞉鼓淵淵,嘒嘒管聲”(形容樂聲和諧)。

  4. 引申關聯
    結合“鼓”的文言義項(如鼓舞、發動),“鞉鼓”也可能象征節奏引導或儀式中的號召作用,但其核心仍為具體樂器名稱。

“鞉鼓”是古代小型搖鼓的專稱,屬打擊樂器,多用于禮儀或樂舞。需注意,此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研究時可參考《周禮》《詩經》等文獻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鞉鼓》的意思

《鞉鼓》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表示一種古代的樂器或鼓聲。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鞉鼓》的拆分部首為革和角,其中革部表示皮革,角部表示角。

根據拆分部首的順序,可以确定《鞉鼓》的筆畫數為17畫。

來源和繁體

《鞉鼓》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樂器名稱。據考證,鞉鼓最早出現在中國曆史的春秋時期。

在繁體字中,鞉鼓的寫法為「鞉鼓」,并沒有太大的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會有一些變化。然而,《鞉鼓》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那個古文化展覽上展示了許多古代樂器,其中包括了鞉鼓。

2. 這個樂隊的演出非常精彩,鞉鼓的節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組詞

組成「鞉鼓」的部分字可以作為構詞成分自主使用,例如:

1. 鞉樂:古代指用鞉鼓演奏的音樂。

2. 鼓聲:指鼓的聲音。

近義詞

鞉鼓的近義詞包括:銅鼓、胡琴等。

反義詞

鞉鼓的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彙,可以根據上下文進行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