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黼裳的意思、黼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黼裳的解釋

繡有黑白斧形的下裳,王的祭服。《書·顧命》:“王麻冕黼裳,由賓階隮。” 蔡沉 集傳:“ 呂氏 曰,麻冕黼裳,王祭服也。”《大戴禮記·五帝德》:“ 黃帝 黼黻衣,大帶黼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黼裳”是古代中國禮制服飾中的一種重要服飾,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黼裳”指繡有黑白斧形紋樣的下裳(古代服飾中下身所穿的裙狀衣物),是帝王或高級貴族在祭祀等重大禮儀場合穿着的祭服。其中:


2.用途與等級


3.紋樣與象征


4.文獻依據


5.相關概念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服飾制度,可參考《周禮·春官·司服》或《史記》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黼裳(fǔ shang)是指古代帝王所穿的一種華麗的禮服。從字形來看,黼裳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衣(yī)部和裳(shang)部。衣部是指衣服,裳部是指長裙。黼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在古代被作為帝王的禮服使用,象征着尊貴和權力。 在繁體字中,黼裳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代漢字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但用于代表黼裳的字形基本保持不變。在古代的時候,它的寫法基本上與現在一樣,隻不過使用的筆劃數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黼裳的例句:他穿上黼裳,看起來非常莊嚴肅穆。 黼裳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相關的詞彙,如黼黻(fǔ fú)、黼網(fǔ wǎng)等。近義詞可以是華麗、莊重,反義詞可能是樸素、簡單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