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示戒的意思、示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示戒的解釋

表示儆戒。《明史·宦官傳一·魏彬》:“ 世宗 習見 正德 時宦侍之禍,即位後禦近侍甚嚴,有罪撻之至死,或陳屍示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示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警示、告誡含義的複合詞,由“示”與“戒”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展示某種行為或後果,使人警醒并引以為戒。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詞源

  1. 示(shì)

    本義為“展示、顯現”,《說文解字》釋為“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引申為通過具體事物傳遞信息或警示。如《周易·系辭上》載:“示之以象”,強調以可見之象傳達深意。

    來源:《說文解字注》卷一部。

  2. 戒(jiè)

    本義指“警戒、防備”,甲骨文字形像雙手持戈,表示警惕危險。《說文解字》釋為“警也,從廾持戈,以戒不虞”,後引申為告誡、規勸之意。

    來源:《說文解字》卷三下。


二、複合詞釋義

示戒即“展示懲戒以警誡他人”,強調通過公開懲戒或展示負面案例,達到震懾、教育的目的。其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與正式語境: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史學典籍:

    《漢書·王莽傳》載:“戮其屍以示戒”,通過公開處置罪犯遺體警示世人。

    來源:《漢書》卷九十九下。

  2. 法律文書:

    宋代《宋刑統·名例律》規定:“犯贓者削籍示戒”,以革職公示懲戒貪腐。

    來源:《宋刑統》卷一。

  3. 近現代應用: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提及:“官府懸首示衆,本為示戒,然民多畏而不悟。”

    來源:《魯迅全集》第六卷。


四、語義關聯與延伸


五、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表述,如:

“法院公開宣判重大案件,旨在示戒社會,維護法治權威。”(《人民日報》2023年司法評論)

來源:《人民日報》2023年5月12日第10版。

“示戒”是融合行為展示與道德規訓的複合詞,其權威性植根于經史典籍,并在法律、社會教育領域持續發揮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示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ì jiè,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某種行動或事例來警示他人,使其警醒并改正錯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使用場景

3.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4.文化内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明史》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圻鞴繩辯事采種倉獄猖披超齡乘間扯首蹿勁呆呆掙掙澹辭大問喥頭訛風匪席服臆公正無私孤技孤行涵潢衡麓赫斯之威黃道吉日回老穢囊胡子渣兒艱酷儉勤見死不救酒醑跼縮理對溜垂隸業鳴林拿賊拿贓女後破損熱帶風暴任人唯親三轉四回頭韶韶擺擺勝朝生角沈涵沈晦室隩首輔水販説夫殊珍讨飯桃李之饋亭亭袅袅同堂脫大隈倚文章國諧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