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人不如求己”是一個常用成語,以下是詳細解析:
指與其依賴他人幫助,不如依靠自身努力解決問題。強調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經典文獻
民間俗語化
明清時期廣泛用于口語和文學,如《紅樓夢》第七十二回引述此語。
《隋唐演義》第八回記載一則故事:觀音菩薩遇雨中行人求傘,答道“求人不如求己”,借傘的比喻說明“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自身”。
如需進一步探讨哲學内涵或具體應用場景,可參考古籍原文或現代心理學相關分析。
《求人不如求己》是一句成語,意思是與其依賴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它傳達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即個人應當努力奮鬥,解決問題和困難,而不是一味地依賴他人。
《求人不如求己》可以拆分為四個部分,分别是 “求”、“人”、“不” 和 “己”。其中,“求”和“不”屬于“手部”, “人”屬于“人部”,“己”屬于“心部”。
《求人不如求己》總共包含了12個筆畫,其中“求”為4畫,“人”為2畫,“不”為4畫,“己”為2畫。
《求人不如求己》這句成語最早見于《周易》的解釋中。“求人”指的是依賴他人,而“求己”指的是依靠自己。它強調了個人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 “求人不如求己”。
這句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
求:㞢
人:亻(偏旁) + 入(部首)
不:丆(偏旁) + 一(部首)
己:己
1. 在面對困難時,他始終相信“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
2. 他懂得自立自強,一直堅守着“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則。
1. 求助:向他人尋求幫助或援助
2. 求教:向他人請教問題,尋求指導和解答
3. 求知:積極追求知識和智慧
1. 自力更生
2. 自給自足
3. 自強不息
1. 懶散
2. 依賴
3. 溫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