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裳的意思、黼裳的详细解释
黼裳的解释
绣有黑白斧形的下裳,王的祭服。《书·顾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 蔡沉 集传:“ 吕氏 曰,麻冕黼裳,王祭服也。”《大戴礼记·五帝德》:“ 黄帝 黼黻衣,大带黼裳。”
词语分解
- 黼的解释 黼 ǔ 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黼座(帝王的宝座)。黼黻(a.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b.喻华丽的辞藻)。黼藻(指华美的辞藻)。 笔画数:; 部首:黹; 笔顺编号:
- 裳的解释 裳 á 〔裳裳〕光明。 古代指遮蔽 * 的衣裙。 裳 ɑ 〔衣裳〕衣服。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黼裳”是古代中国礼制服饰中的一种重要服饰,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黼裳”指绣有黑白斧形纹样的下裳(古代服饰中下身所穿的裙状衣物),是帝王或高级贵族在祭祀等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的祭服。其中:
- 黼:指黑白相间的斧形纹样,象征决断力(源于《周礼》十二章纹之一);
- 裳:古代下身穿的衣物,与“衣”(上衣)相对。
2.用途与等级
- 礼仪功能:专用于祭祀、登基等庄重仪式,如《书·顾命》记载周王“麻冕黼裳”登基。
- 身份象征:仅限君王或最高等级贵族使用,体现“章服制度”中纹饰与地位的严格对应关系。
3.纹样与象征
- 斧形纹饰:黑白线条构成斧头图案,取“决断”“权威”之意,属周代冕服“十二章纹”中的核心纹样之一。
- 色彩搭配:与“玄衣”(黑色上衣)组合,形成“玄衣纁裳”的经典祭服配色。
4.文献依据
- 《尚书·顾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 描述周康王继位时的着装。
- 《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黼黻衣,大带黼裳。” 反映早期帝王服饰传统。
5.相关概念辨析
- 黼 vs. 黻:黼为黑白斧形,象征决断;黻为青黑“亞”形,象征明辨(见《荀子·哀公》)。
- 章服制度:古代以纹饰数量和类型区分官阶,如天子用十二章,诸侯用九章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服饰制度,可参考《周礼·春官·司服》或《史记》相关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黼裳(fǔ shang)是指古代帝王所穿的一种华丽的礼服。从字形来看,黼裳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衣(yī)部和裳(shang)部。衣部是指衣服,裳部是指长裙。黼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在古代被作为帝王的礼服使用,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在繁体字中,黼裳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古代汉字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但用于代表黼裳的字形基本保持不变。在古代的时候,它的写法基本上与现在一样,只不过使用的筆劃数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以下是一个关于黼裳的例句:他穿上黼裳,看起来非常庄严肃穆。
黼裳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相关的词汇,如黼黻(fǔ fú)、黼網(fǔ wǎng)等。近义词可以是华丽、庄重,反义词可能是朴素、简单等。
别人正在浏览...
懊绪本形跸声勃壤不见得蚕座成庄陈玄螭纽当家人打牌吊塔番菜矾头飞屧奉勑附结附攀副叶管路汉月黄木幻象华饰忽然胡枝扯叶解手尖刀静愿矜衒技人羁役举鼎絶膑絶种开晦蜡蚁春棱官六师茏郁緑幺买单朦胴模棱手拈花弄柳辟官平宥耆户长起语森薄商暮丝络丝网宋方甜乡筒竹豚佩讬陀物至则反香茶狎媟信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