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監的意思、都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監的解釋

(1).官名。 三國 時稱内侍官。《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又以黃門 張當 為都監,專共交關,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2).官名。 唐 中葉後常以太監為監軍,亦稱都監。《新唐書·白居易傳》:“ 唐 家制度,每征伐,專委将帥,責成功,比年始以中人為都監。”

(3).官名。 宋 于諸路、州、府,皆置兵馬都監,省稱“都監”。《文獻通考·職官十三》:“ 宋 朝兵馬都監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州都監則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檢。”《水浒傳》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兩箇都監:一箇喚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喚做 聞大刀 聞達 。”

(4). 宋 代道教職稱名。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都監》:“ 太平興國 中,增置副道録,都監,首座,通舊為八員,已上總知教門公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監”是古代中國官職名稱,其含義與職能隨曆史時期不同而變化。根據《漢語大詞典》及《中國曆代職官辭典》記載,該詞核心内涵包含以下三點:

一、軍事監察職能 唐代始設“都監”一職,主要負責監督軍隊行動及将領行為。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該職位“掌諸軍行營監察,糾舉違失”,具有軍事司法性質,代表中央對地方駐軍實施管控。

二、宋代軍政體系演變 至宋代,“都監”職能擴展為地方駐軍指揮官,分“路分都監”與“州府都監”兩類。《宋史·職官志》載其職責為“掌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在州府級别統轄廂軍,兼管治安與防務,實際成為地方軍事長官。

三、宗教領域的借用 明清時期,“都監”一詞被借用于佛教寺院管理體系,指代寺院中負責監察戒律執行的高級僧職,如《金陵梵刹志》提及南京大報恩寺設“都監”管理僧衆修行事務,此用法延續至近代漢傳佛教叢林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都監”是中國古代官職及宗教體系中的稱謂,其含義隨曆史時期和場景不同而變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官職類解釋

  1. 三國時期
    作為内侍官名稱,由宦官擔任,負責宮廷監察事務。典型例子見于《三國志·魏志·曹爽傳》中黃門張當被任命為都監,專職監視皇帝動向。

  2. 唐代
    自中唐起,太監常被派往軍隊擔任監軍,稱為“都監”。這一職務代表中央監督将帥,如《新唐書》記載“以中人為都監”,反映了宦官對軍權的幹預。

  3. 宋代

    • 地方軍事官職:分為路、州、府三級兵馬都監,掌管轄區内的禁軍、邊防、訓練等事務。例如《水浒傳》中李成、聞達等人物即擔任此職。
    • 道教職稱:宋代道教體系中設有都監一職,具體職責與宗教事務管理相關。

二、宗教體系解釋

佛教寺院
在佛教中,都監是負責監察寺院事務的高級僧職,通常由有多年監院經驗者擔任,需熟悉寺院運作細節并監督執行過程。

三、職能演變

都監的核心職能可概括為監察與軍事管理: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高權威性來源(如搜狗百科、天奇教育)及曆史文獻記載。如需完整引用或更多細節,可查閱《三國志》《新唐書》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度兵役法常職塵壒池座摧枯大肚子大門戶翻本蕃華蜚覽鳳花錦服疇覆帖高肓格令固壁骨托還白寒室漢仗豪宕候台慌裡慌張環境監測胡宮誨導晖暎渾名堅如盤石急不及待籍設絶命辭踞蟠流光駱馬磨勵木精鳥盡弓藏柅車怄氣跑跑颠颠剖蚌求珠樸讷峭拔七寶台欺忽秦篆瑞雪失單石師薯莨綢填命統口蔚跂卧隱下關下澣邪溪席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