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arcel]∶包成小包
(2) [wrap up]∶包紮;包裝。将 [某物] 纏好成包
(1).包容;包圍。《文子·符言》:“ 老子 曰:‘道至高無上……包裹天地而無表裡,洞同覆蓋而無所硋。’”《朱子語類》卷四:“論世事,曰:須是心度大,方包裹得過。” 清 張正茂 《龜台琬琰·孫仙姑》:“三千功德超三界,跳出陰陽包裹外。” 徐遲 《狂歡之夜》:“一片寂靜包裹着整個山林、田園、天和分娩的大地。”
(2).包紮;包裝。 唐 韓愈 《赤藤杖歌》:“幾重包裹自題署,不以珍怪誇荒夷。” 元 鄭廷玉 《金鳳钗》第四折:“大人與了十隻金釵,我包裹了無處放。”《紅樓夢》第九四回:“還有兩匹紅送給 寳二爺 包裹這花,當作賀禮。”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看護﹞便捧進幾十個紅絲纏繞、白紙包裹的禮物來,堆在我的床上。”
(3).包紮成件的包兒。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我這包裹裡都是些金珠寳貝,要将來上下使用。”《水浒傳》第七回:“三個人奔到裡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樹根頭。”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董昌 背着包裹,提着考籃,掮着雨傘,上省趕考。” 金近 《送信大哥》:“這個包裹已經寫好投寄的地址、收件人的姓名。”
動詞:包紮、捆紮
指用布、紙等材料将物品纏繞或覆蓋起來,使其被完全包住。
例:用紗布包裹傷口;将禮物用彩紙包裹起來。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49頁。
名詞:包着的東西
指被包起來的物件,常指通過郵寄或運輸的行李、貨物等。
例:收到一個快遞包裹;行李包裹過多。
來源:《辭海》(第七版)"包裹"詞條。
郵政專用術語
特指通過郵政系統寄遞的封裝物品,需符合郵寄規範(如尺寸、重量限制)。
例:國際包裹需填寫海關申報單。
來源:中國郵政《國内郵件處理規則》(2023年修訂版)。
抽象概念:包含、籠罩
比喻某事物完全覆蓋或蘊含另一事物。
例:夜幕包裹着城市;母愛包裹着孩子的成長。
來源:《漢語大詞典》"包裹"釋義延伸用例。
(注:因詞典内容受版權保護,未提供線上鍊接;郵政規則可通過國家郵政局官網查詢政策原文。)
“包裹”一詞具有動詞和名詞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愛詞霸)或郵政規範查詢更詳細說明。
白猿翁飽計八要背譜镖行不式漕舫測量标志雠虜俦似愁郁床屏擔腳帝皇兜末香耳剽犯心發豎俯步瓜瓤黑章鴻蒙初辟黃冠體璜璜剪定撿式濟苦憐貧金華山錦繡山河九英梅蚗龍楷隸考籃壸訓勞嘈類次櫑具劍粱糗禮食鸾鹄在庭鸾耦莫敢餒魄謙卑前功盡廢陾陾缛彩散流三寫成烏曬席師友祭酒書蟫剔挑推與推育望塵追迹為患仙婢小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