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的意思、帝皇的詳細解釋
帝皇的解釋
(1).天帝。《晉書·文苑傳·成公綏》:“帝皇坐於紫宮,輔臣列於文昌。”《隋書·天文志上》:“紫宮為帝皇之居,太微為五帝之坐。”
(2).天子,皇帝。 漢 張衡 《西京賦》:“方今聖上,同天號于帝皇,掩四海而為家。”《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序》:“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 槃瓠 。”《宋書·武帝紀中》:“蓋聞天生蒸民,樹之以君;帝皇寄世,實公四海。”
(3).三皇與五帝的合稱。《風俗通·皇霸》:“履至尊而制六合,兼帝皇而威四海。” 宋 王禹偁 《官醞》詩:“榷酤奪人利,取錢入官屋;古今事相倍,帝皇道難復。” 清 顧炎武 《詠史》詩:“ 秦政 滅六國,自謂過帝皇。豈知 漁陽 卒,狐鳴叢祠旁。”
詞語分解
- 帝的解釋 帝 ì 宗教徒或神話中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 君主:帝王。皇帝。稱帝。帝制。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皇的解釋 皇 á 君主,亦指神話傳說中的神:皇帝。皇後。皇宮。皇儲(已确定的皇位繼承人)。皇權。 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 對先代的敬稱:皇考(對亡父的尊稱)。 古同“遑”,閑遐。 古同“惶”,恐懼。 姓。
網絡擴展解釋
“帝皇”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天帝(神話中的最高神明)
指神話傳說中掌管天界的神靈,常與“紫宮”“太微”等天象關聯。例如《隋書·天文志》記載:“紫宮為帝皇之居,太微為五帝之坐”,體現了古代對天界的想象。
二、天子或皇帝(人間統治者)
指現實中的帝王或君主,帶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征。如《後漢書》提到“帝皇下令,不可違信”,說明帝王诏令的權威性。三國時期韋昭的詩句“思我帝皇,壽萬億”也以“帝皇”代指君主。
三、三皇五帝的合稱(上古聖王)
代指中國傳說中上古時代的聖賢君主,如伏羲、神農等三皇與黃帝、堯等五帝。宋代王禹偁曾用“帝皇道難復”表達對聖王之治的追慕。
補充說明
- 語言對比:法語中“帝皇”對應“empereur”(皇帝)或“impérial”(帝國的)。
- 使用場景: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文學創作或特定尊稱,如“帝皇之尊”“帝皇之術”等。
以上定義以權威古籍和詞典為基礎,部分例句來自曆史文獻引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隋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帝皇(dì huáng)是指統治者、君主的尊稱。下面是有關帝皇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帝字由“止”、“其”、“又”三個部首組成,共9畫;皇字由“白”、“攵”、“九”、“一”四個部首組成,共9畫。
來源:帝字的本義是指上帝或神明,後來擴展為統治者的尊稱。皇字的本義是指宏偉寶座,代表着統治者的權力和威嚴。
繁體:帝字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皇字在繁體字中為「皇」。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帝皇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古代中國曆史上有很多帝皇,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
組詞:帝皇可以組成一些詞語,比如帝王(dì wáng,指君主)、皇帝(huáng dì,指最高統治者)、帝國(dì guó,指統治範圍廣大的國家)等。
近義詞:帝皇的近義詞可以是君王、天子、王者等。
反義詞:帝皇的反義詞可以是臣民、平民、百姓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