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平定。《宋書·沉慶之傳》:“ 鄖山蠻 最強盛, 魯宗之 屢讨不能克, 慶之 剪定之,禽三萬餘口。”
“剪定”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和文獻用例綜合理解:
曆史軍事含義(主流解釋)
指平定、征服,多用于古代文獻。如《宋書·沉慶之傳》記載:“慶之剪定之,禽三萬餘口”,描述将領平定鄖山蠻族的戰功。該用法在《漢典》等高權威詞典中被列為基本釋義。
成語引申含義(較少見)
由“剪除”和“定形”組合而來,意為通過修剪使事物完美。提到其典故源于《莊子·逍遙遊》中“剪發不顧”,後被引申為修整之意,但未在其他高權威文獻中廣泛體現。
補充說明:
《剪定》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用剪刀或類似工具修剪植物的樹枝、葉子或切割繩索等物品,使其達到預期的狀态或形狀。
該詞的意義來源于剪刀(剪)的動作和确定(定)的含義。
《剪定》的部首是刀,包含兩個部首。
刀的部首是刂(刀刃),定的部首是宀(寶蓋),兼指“固定、确定”的意義。
剪定的筆畫數是11畫,其中剪的筆畫數是7畫,定的筆畫數是4畫。
《剪定》的繁體字是「剪定」。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剪定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
剪可能寫作「剪裁」或「檢」,定可能寫作「庚」或「鄭」。
1. 我需要剪定這些樹枝,以便樹木能獲得更多的陽光。
2. 他在修剪薔薇花時技巧娴熟地剪定每一枝。
3. 這個工具可以輕松地剪定各種繩索。
組詞:剪紙、修剪、修剪、剪刀、剪藝。
近義詞:修剪、整齊。
反義詞:生長、蓬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