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式的意思、撿式的詳細解釋
撿式的解釋
(1).約束言行的法度、準則。《漢書·循吏傳·黃霸》:“郡事皆以義法令撿式,毋得擅為條教。”
(2).引申為典範。 晉 張華 《移書太常薦成公綏表》:“固逸倫之殊俊,搢紳之撿式也。”
詞語分解
- 撿的解釋 撿 (撿) ǎ 拾取:撿拾。撿東西。 古同“檢”,查。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式的解釋 式 ì 物體外形的樣子:式樣。樣式。 特定的規格:格式。程式。 典禮,有特定内容的儀式:開幕式。閱兵式。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些關系或規律的一組符號: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
專業解析
“撿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用,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單字和古代用法來理解:
-
核心詞義:約束行為的規範或儀式
- 撿 (jiǎn): 本義為約束、收束、整理。《說文解字》釋為“拱也”,有拱手約束自身之意,引申為法度、規矩。
- 式 (shì): 本義為法度、規矩、榜樣。《說文解字》釋為“法也”。也指特定的儀式、典禮。
- 合成義: “撿式”結合兩字含義,指一種用以約束、規範人的行為舉止的法度或儀式。它強調的是通過一定的禮節、程式來體現和維持秩序與規範。
-
用法與語境:
- “撿式”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禮儀制度中那些具有約束和示範作用的禮節、儀式或行為準則。
- 它常見于古籍中,用以說明某種行為符合禮法規矩,或指代某種需要遵循的禮儀程式。例如,描述某人行為“合于撿式”,即指其行為合乎禮儀規範。
-
演變與現狀:
- 隨着語言發展,“撿式”作為一個獨立的合成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消亡,不再活躍于日常使用和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中。
- 其表達的含義,如“禮儀規範”、“行為準則”、“儀式規程”等,已被更常用、更具體的現代詞彙所取代。
“撿式”是一個古語詞,意指用以約束和規範行為的法度、儀式或禮節程式。它體現了古代社會對禮儀秩序的重視。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其概念由“禮儀”、“規範”、“儀式”、“禮節”、“規矩”等現代詞彙承擔。
來源參考:
- 字義解釋主要依據古代字書經典《說文解字》(許慎 撰)。
- 關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消亡狀态,參考了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網絡擴展解釋
“撿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約束言行的法度與準則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循吏傳·黃霸》:“郡事皆以義法令撿式,毋得擅為條教。” 這裡的“撿式”指用法規制度來規範行為,強調對行政事務的約束性管理。
-
引申為典範
晉代張華在《移書太常薦成公綏表》中稱成公綏為“搢紳之撿式”,此處“撿式”指值得效仿的榜樣,具有道德或行為上的典範意義。
二、詞源與結構
- 構詞解析
“撿”在古漢語中除“拾取”外,還有“約束”之意(如《漢書》注“撿,局也”);“式”指規範、标準。二者組合後,詞義從具體動作轉向抽象規範。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見,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讨論中。需注意與“撿拾”“撿選”等近音詞區分,避免混淆。
提示:若需查閱古籍原文或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及晉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環波斯邸猜愎曹掾側根裳帷尺箋楚帆打瓜颠歌惇謹恩例惡慝繁露奮呼高岸高善個邊功令衮舄古田會議害臊豪溢華鬘黃媪缳首揮墨金剛砂積微成著抗偶扣殺令年六計柳家新樣曆學龍施亂烘鹿角麥穗兩歧美盼歐攘疲鈍千古遣言措意請教窮波宂厭善婦聖語師郎收兌素靜填畫鐵蒺藜骨朵退迹枉轍危死汙聞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