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楷隸的意思、楷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楷隸的解釋

(1).指隸書。 漢 魏 時以隸書為楷法,故稱。《南史·蕭确傳》:“ 确 字 仲正 ,少驍勇,有文才,尤工楷隸。”

(2).楷書與隸書。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瘞鶴銘》:“ 元魏 間盡習隸法。自 隋 平 陳 ,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楷隸是漢字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過渡性書體,兼具隸書與楷書的特征,主要出現在漢末至魏晉時期。以下從多角度解析該詞含義:

  1. 詞源構成

    “楷”本義為法式模範,《說文解字》釋為“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後衍生出規範書寫之意;“隸”指代秦漢時期通行的隸書體。《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楷隸”是“隸書向楷書演變過程中的書體”。

  2. 形音義特征

    保留隸書“蠶頭燕尾”的波磔筆法,但筆畫趨于平直化,如橫畫收筆減弱挑鋒;結構上開始呈現楷書的方正骨架,典型如鐘繇《宣示表》中既有隸書餘韻又見楷法雛形。

  3. 曆史演變脈絡

    東漢《乙瑛碑》已顯露楷化傾向,至東晉王羲之《樂毅論》完成隸楷轉化。這一演變在《漢字發展史》中被描述為“去隸之波勢,存楷之端整”的過程。

  4. 藝術價值體現

    楷隸在《張遷碑》《爨寶子碑》等作品中達到藝術巅峰,其“拙中藏巧”的筆法被《中國書法經典碑帖鑒賞》評為“篆隸楷過渡的活化石”。

網絡擴展解釋

“楷隸”是一個與書法相關的術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演變和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指隸書

在漢魏時期,隸書被視作規範書體(即“楷法”),因此“楷隸”直接代指隸書。例如《南史·蕭确傳》記載:“确字仲正,少骁勇,有文才,尤工楷隸”,此處“楷隸”即指隸書。
隸書特征:

  1. 筆畫特點:強調“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曲線裝飾性強,結構複雜。
  2. 字形結構:橫向取勢,字形寬扁,帶有篆書演變的痕迹。

二、指楷書與隸書的合稱

明清以後,“楷隸”逐漸演變為同時涵蓋楷書和隸書兩種字體的統稱。例如明代陶宗儀在《辍耕錄》中提到:“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此處“楷隸”即并列兩種書體。
楷書與隸書對比:
| 特征| 隸書| 楷書|
|-----------|-------------------|-------------------|
|起源| 秦代(成熟于漢代) | 東漢末年(成熟于唐代) |
|筆畫形态 | 曲線為主,粗細變化明顯| 直線為主,筆畫均勻工整|
|字形結構 | 寬扁,橫向舒展| 方正,縱向取勢|

三、引申含義

在文學或日常語境中,“楷隸”還可比喻規範、正統的事物,例如形容符合标準的文字或行為。

總結來看,“楷隸”的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上下文判斷,既可特指隸書,也可并稱楷隸二體。

别人正在浏覽...

阿渾白銅被底鴛鴦钗梳拆字令長斧常古襯搭愁損東浙三黃鬥餘對較非常時期伕子篙師貢文規切故義號叫猾戶叽愣勁挺紀念冊空手浪沫兩都憐新棄舊列肆鱗淪漏嘴賣大戶凝瑛農具配沒普濟衆生清防輕颦侵挪碕礒阙然森槮身色神湛骨寒視人如子水畔戍壘順口話殊錫素牋恬酒天下歸心條件聽讒停蹤投赴偷偷枭獲偕生之疾習慣成自然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