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妻室者的言行儀範。 唐 陳子昂 《祭外姑宇文夫人文》:“恭聞夫人有清穆之德,皓潔之行……崇嚴壼訓,芬郁母儀,中饋柔嘉,娣姒有别。”
“壸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壸訓(kǔn xùn):指古代對妻室者言行的規範,強調婦女在家庭中的儀範和道德準則。該詞常用于描述女性在家庭中的行為标準,如持家、待客、教育子女等方面的要求。
唐代陳子昂在《祭外姑宇文夫人文》中曾用此詞:“崇嚴壼訓,芬郁母儀”,意為贊揚夫人遵循嚴格的婦德規範,彰顯了母親的風範。
該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倫理要求,屬于傳統禮教文化的一部分,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或文學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壸”字的結構或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工具。
壸訓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以壸為質料的鞋子。壸是古代一種用編織技術制作的鞋底。
壸的部首是土,總筆畫數為8。
壸訓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這本字書是東漢末年的古籍,由許慎撰寫。壸訓的意思是“以壸為鞋”,壸指的是一種用草或藤編制的鞋底。
壸訓的繁體寫法為壺訓。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壸的古字形為“壴”,其造型更接近一個方形的容器。
1. 他總是穿着壸訓逛街。
2. 這雙壸訓非常舒適,適合徒步旅行穿着。
3. 在古代,壸訓是人們日常穿着的鞋類之一。
壸茶(用壸烹制的加工茶葉)
壸屐(以壸為鞋底的拖鞋)
藤鞋、編織鞋、草鞋
皮鞋、布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