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剽的意思、耳剽的詳細解釋
耳剽的解釋
[hearing information] 指耳聞所得
亦且耳剽日久。——《漢書》
而敬亭耳剽口熟。——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詳細解釋
謂僅憑耳聞所得,猶如竊取。《漢書·朱博傳》:“廷尉本起於武吏,不通法律,幸有衆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顔師古 注:“剽,劫也,猶言行聽也。” 唐 劉禹錫 《楚望賦》:“非耳剽以臆説兮,固幽永而縱觀。”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六:“今人有蓄書畫者,往往耳剽不識真,所藏未必善。” 嚴複 《救亡決論》:“晚近更有一種自居名流,於西洋格緻諸學,僅得諸耳剽之餘,於其實際,從未讨論。”
詞語分解
- 耳的解釋 耳 ě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
- 剽的解釋 剽 ā 搶劫,掠奪:剽掠。剽竊。剽襲。剽賊。 輕捷:剽悍。剽輕。剽疾。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耳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ěr piāo,其含義主要通過以下幾個角度解釋:
-
基本釋義
指僅憑耳聞所得的知識或信息,類似于“道聽途說”,帶有未經深入理解、僅從表面獲取的意味。部分文獻将其類比為“竊取”(因“剽”有劫取、抄襲之意)。
-
文獻用例
- 《漢書·朱博傳》中提到:“廷尉本起于武吏……亦獨耳剽日久。” 顔師古注釋為“剽,劫也,猶言行聽也”,即長期通過聽聞獲取信息。
- 清代黃宗羲《柳敬亭傳》中“而敬亭耳剽口熟”一句,形容柳敬亭通過頻繁聽聞和口述積累知識。
-
延伸解讀
該詞隱含對“淺層學習”的批判,強調僅依賴聽聞可能導緻知識不紮實。例如唐代劉禹錫《楚望賦》中“非耳剽以臆說”,即反對僅憑耳聞和主觀臆斷。
該詞多用于古文,現代語境中可類比“碎片化學習”,需注意結合實踐深化認知。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剽: 這個詞是指音樂聲音尖銳而刺耳,給人不悅耳的感覺。下面是有關耳剽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耳(部首:耳,總筆畫數:6)、剽(部首:刀,總筆畫數:8)。
來源:耳剽這個詞源于古人對音樂的表達,形容音樂聲如刀割人的耳朵,不悅耳。
繁體:耳僂(注意:僂是聯合簡體字,即“剽”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耳剽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他一聲高-pitch的尖叫,讓我感到非常耳剽。
組詞:耳痛、剽悍、耳膜。
近義詞: 刺耳、尖銳、尖刺等。
反義詞:悅耳、動聽、美妙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