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剽的意思、耳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剽的解釋

[hearing information] 指耳聞所得

亦且耳剽日久。——《漢書》

而敬亭耳剽口熟。——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詳細解釋

謂僅憑耳聞所得,猶如竊取。《漢書·朱博傳》:“廷尉本起於武吏,不通法律,幸有衆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顔師古 注:“剽,劫也,猶言行聽也。” 唐 劉禹錫 《楚望賦》:“非耳剽以臆説兮,固幽永而縱觀。”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六:“今人有蓄書畫者,往往耳剽不識真,所藏未必善。” 嚴複 《救亡決論》:“晚近更有一種自居名流,於西洋格緻諸學,僅得諸耳剽之餘,於其實際,從未讨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耳剽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聽覺獲取信息但未經深入思考或實踐驗證的行為。從構詞法分析,“耳”代表聽覺器官,引申為被動接收信息;“剽”原指快速奪取,後衍生出“剽襲”“剽竊”等含義,在此語境中強調對信息的淺層獲取。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記載:“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大患也。”顔師古注曰:“言各恃其所學,耳剽口販。”此處揭示其核心語義特征——強調知識獲取的片面性與表面性。詞義發展過程中,明代方孝孺《贈林公輔序》中“耳剽目竊”的用例,進一步強化了該詞蘊含的未經消化的知識獲取方式。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學術批評領域,特指缺乏獨立思考的二手知識接受行為。其語義結構包含兩層遞進關系:表層指通過聽覺渠道獲取信息,深層則暗含獲取過程中的思辨缺失。這種構詞特征與“目治”“口給”等同類詞語形成語義場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耳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ěr piāo,其含義主要通過以下幾個角度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僅憑耳聞所得的知識或信息,類似于“道聽途說”,帶有未經深入理解、僅從表面獲取的意味。部分文獻将其類比為“竊取”(因“剽”有劫取、抄襲之意)。

  2. 文獻用例

    • 《漢書·朱博傳》中提到:“廷尉本起于武吏……亦獨耳剽日久。” 顔師古注釋為“剽,劫也,猶言行聽也”,即長期通過聽聞獲取信息。
    • 清代黃宗羲《柳敬亭傳》中“而敬亭耳剽口熟”一句,形容柳敬亭通過頻繁聽聞和口述積累知識。
  3. 延伸解讀
    該詞隱含對“淺層學習”的批判,強調僅依賴聽聞可能導緻知識不紮實。例如唐代劉禹錫《楚望賦》中“非耳剽以臆說”,即反對僅憑耳聞和主觀臆斷。

該詞多用于古文,現代語境中可類比“碎片化學習”,需注意結合實踐深化認知。

别人正在浏覽...

安祥包橘北監徧舉辯士比近槽車晨禽蟲蝦刺蜜村夫打蹦兒單覂定風波頂踵盡捐貳行法國國立行政學校覆鼎改進高壓更張過程含煦豪馬花主揮發奬勞雞鳴候旦金貂換酒墾鑿揆構聯鎖亂家蒙頭蓋面摩拂凝聚畔廢強近清議遒俊荛牧擅寵閃耀生火詩材飾法石心守節不移守塞爽信送究悚峙陶洽跳在黃河洗不清王者妄作縣圃孝廉消納熙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