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ground to dust;have one's body smashed to pieces] 身體粉碎,指死。也說“粉骨碎身”。常用在為某種目的時
粉骨碎身渾不怕,隻留青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
身軀粉碎。指犧牲性命。 宋 蘇轼 《葉嘉傳》:“臣山藪猥士,幸惟陛下採擇至此。可以利生,雖粉身碎骨,臣不辭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若得如此玉成, 滿某 即粉身碎骨,難報深恩。” 周立波 《參軍這一天》:“為了我們的偉大的、親愛的祖國,縱令是粉身碎骨,我也甘心。”亦作“ 粉身灰骨 ”。 唐 張鷟 《遊仙窟》:“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謝。”
“粉身碎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指身體完全粉碎,多用于比喻為達成目标或遭遇危險時不惜犧牲生命。例如:“為了革命勝利,縱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其核心包含兩種語境: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典文獻如《霍小玉傳》或現代作品《石灰吟》。
《粉身碎骨》是一個成語,形容受到嚴重的摧殘或遭受巨大的苦難,甚至生命垂危。
《粉身碎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部首:米(mǐ)
筆畫:粉(7畫)、身(7畫)、碎(12畫)、骨(10畫)。
《粉身碎骨》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傳說故事。據說,在古代有一位叫做"郝經"的人,經曆了無數個磨難和苦難的折磨,最終被迫害緻死。他的身體被剁成齑粉,骨頭被粉碎成末。這個故事成為後來形容遭受巨大苦難的典故。
《粉身碎骨》的繁體字為:"粉身碎骨"。
在古代寫作《粉身碎骨》的漢字為:"粉身碎骨",與現代沒有太大的區别。
1. 他的勇氣和堅韌精神讓人們贊歎,即使經曆了粉身碎骨的折磨也堅持不放棄。
2. 她為救孩子,不惜粉身碎骨,展現了母愛的偉大。
與《粉身碎骨》有關的組詞有:
1. 粉身碎骨遺臭萬年
2. 粉骨糜糜
《粉身碎骨》的近義詞有:
1. 力不從心
2. 破罐破摔
《粉身碎骨》的反義詞有:
1. 平步青雲
2. 無往不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