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柏的意思、卷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柏的解釋

又稱“還魂草”。多年生蕨類植物。中醫學上以全草入藥,性平,味淡微澀,功能收斂,止血。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卷柏》﹝集解﹞引《别錄》曰:“卷柏生 常山 山谷石間,五月、七月采,陰乾。”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卷柏》﹝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出近道,叢生石土上,細葉似柏,屈藏如雞足,青黃色。用之,去下近沙石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卷柏是一種具有獨特生存能力和藥用價值的蕨類植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卷柏(學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為卷柏科卷柏屬植物,又稱九死還魂草。因其枝葉幹燥時卷縮成球狀,遇水則舒展如柏樹幼枝而得名。


二、别稱

卷柏的别名衆多,包括:


三、形态特征

  1. 植株:高5-15厘米,莖棕褐色,分枝扁平叢生,呈樹狀主幹。
  2. 葉片:鱗片狀,交互排列,邊緣有細齒,幹燥時内卷。
  3. 孢子:大孢子淺黃色,小孢子橘黃色,孢子囊穗生于枝頂。

四、生長環境


五、藥用價值

炮制方式 功效 主治病症
生用 活血通經、破血散瘀 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癥瘕痞塊
炒炭用 化瘀止血 吐血、崩漏、便血、脫肛

注意:孕婦禁用,需遵醫囑使用。


六、文化意義

卷柏因“遇水複活”的特性,常被賦予頑強生命力的象征意義,民間稱其為“九死還魂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配伍或藥理作用,可參考中醫典籍或專業藥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卷柏

卷柏(juǎn bǎi)是一個傳統的中文詞彙,指的是一種常綠喬木或灌木植物,屬于柏科。它的學名為“Platycladus orientalis”。卷柏樹木通常生長在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擁有密集且呈圓形的枝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卷柏的拆分部首為“木”和“氵”,它們分别是木部和水部。總共包含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卷柏》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形容柏樹卷曲的枝葉。在繁體字中,卷柏被寫作「捲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根據研究,古代的卷柏字形是「卷」字形上加上兩個「隹」字旁,形似「讠隹隹」。而柏字形則是上部為多點,下部為“木”。

例句

1. 這片公園裡有許多卷柏,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

2. 我家院子裡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卷柏樹。

組詞

1. 柏樹 - 另一種稱呼卷柏的方式。

2. 卷曲 - 形容卷柏的枝葉或其他彎曲的物體。

3. 卷須 - 形容植物、昆蟲等具有卷曲的觸手或須狀物。

近義詞

1. 柏木 - 含義和卷柏類似的喬木植物。

2. 杉樹 - 屬于其他科的常綠喬木,也是一種常見的樹種。

反義詞

落葉樹 - 指樹木在秋季時葉子會脫落的樹種,與常綠樹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