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儀表威嚴而又潇灑。 唐 黃滔 《<颍川陳先生集>序》:“先生松姿柳态,山屹陂注,語默有程,進退可法。”
“松姿柳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ōng zī liǔ tài,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原指人的儀态兼具松樹的挺拔威嚴與柳樹的柔美潇灑,形容人舉止既莊重又自然優雅。部分文獻強調“威嚴而潇灑”(如漢典、唐代文獻引述),而現代解釋更側重“輕松自然、優雅柔美”的儀态。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側重點:若強調“剛毅與柔韌并存”,則貼近古典含義;若單純描述“輕盈優美”,則偏向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唐代文獻原文。
《松姿柳态》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儀态悠閑自如,輕松柔和,具有舒展、柔美的姿态。
《松姿柳态》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松字的部首是木,共有四筆;柳字的部首是木,共有七筆;态字的部首是心,共有九筆。
《松姿柳态》最早出現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該成語形容老子和韓非子的修養,意味着能夠寬容待人、處事從容不迫、形象優雅。
繁體字為《松姿柳態》。
古時《松姿柳态》的漢字寫法為「鬆姿柳態」。
他走路的時候,總是松姿柳态,給人一種舒適自然的感覺。
松弛、松懈、柳綠、柳葉、态度、态度端正
優雅、舒展、悠閑、輕松
僵硬、拘束、緊張、矯揉造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