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材貢的意思、材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材貢的解釋

指木材一類的貢品。《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五曰材貢,六曰貨貢。”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材貢,木材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材貢是中國古代賦稅制度中的專用術語,特指諸侯向周天子進貢的地方特産原材料,屬“九貢”之一。其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與制度淵源

“材貢”源于《周禮·天官·大宰》記載的周代貢賦體系,與“祀貢、器貢、币貢”等并列。鄭玄注:“材貢,櫄幹栝柏篠簜也”,即指地方進貢的木材、竹材等自然資源,如豫州(今河南)的竹材、青州(今山東)的松木等。此制度要求諸侯國根據封地物産特點,定期向中央進獻可用于宮室建造、禮器制作的原材料,體現“任土作貢”的原則。

二、曆史意義與文化内涵

  1. 政治象征

    材貢是分封制下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的物質體現,諸侯通過進貢原材料,既履行義務也宣示臣屬身份。《尚書·禹貢》将天下物産按地域劃分,如“峄陽孤桐”(泗水桐木)、“泗濱浮磬”(泗水石料),此類記載可視為材貢制度的早期雛形。

  2. 經濟功能

    進貢的木材、石材等直接服務于王室工程與手工業。《考工記》載周代設“司空”掌管營建,其所需巨木、砥石多源于材貢。漢代《鹽鐵論》更明确指出“材貢”支撐了“宮室器械”的制造。

  3. 生态智慧

    制度設計蘊含可持續利用思想。《周禮》規定“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為之厲而為之守禁”,要求諸侯遵循采伐時序,保障貢材的持續供應。

三、文獻權威佐證


結語

材貢作為周代國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既反映了古代自然資源管理的政治化特征,也承載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理念。其定義需置于“九貢”制度整體框架中理解,方能準确把握其曆史内涵與社會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材貢”是中國古代稅賦制度中的一種貢品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材貢”指古代諸侯國向中央政權進貢的木材類物資。該詞由“材”(木料)和“貢”(進獻)二字組成,字面含義為木材類貢品。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五曰材貢,六曰貨貢。”。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引鄭司農解釋:“材貢,木材也”,特指櫄、幹、栝、柏等優質木材。

曆史背景

  1. 西周稅制:屬于“九貢”體系中的第五類貢賦,主要征收竹木建材,用于宗廟建設、車船制造等國家工程。
  2. 地域特性:多取自山林資源豐富的地區,《周禮》記載荊揚等州因盛産木材被列為重要材貢區。

延伸說明

該制度體現了古代“任土作貢”原則,即根據地方物産制定貢品類别。與之并列的“貨貢”則指珠貝等珍稀物産。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周禮》原典、漢代經學注解及現代學術考證,完整文獻可參考中華書局《周禮注疏》等相關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待食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暴虎馮河鞭樸币赍博名簿冊辰牡尺籍短書遲疑不斷打柭柭噉飯處玷阙東西廠阨曲翻騰俯首帖耳複陽鈎股廣術規砭還贓寒食散合志駕乘減産蛟精驕狎計劃生育稽壅郡堺舉棋不定兩岐年離珂沴戾曆曆可辨靈飛散流和陸架羅鍋荦然梅柳意描頭畫角明明墓石盤停烹饪飄堕皮毛山苗煞實飾罵雙扇祀禮肅澄碎教溫栗下操相業香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