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魚書的意思、木魚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魚書的解釋

彈詞的一種。 清 代中後期流行于粵語區域。可分為“龍舟”及“南音”兩種。 清 吳趼人 《小說叢話》:“彈詞曲本之類, 粵 人謂之‘木魚書’。此等木魚書雖皆附會無稽之作,要其大旨無一非陳述忠孝節義者……婦人女子習看此等書,遂暗受其教育。惜乎此等木魚書限於方言,不能遠播耳!”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第十二章:“彈詞為流行于南方諸省的講唱文學。在 福建 有所謂‘評話’的,在 廣東 有所謂‘木魚書’的,都可以歸到這一類裡去。” 歐陽山 《苦鬥》五六:“後來,她看見天色還早,就坐在矮凳上,順手拿起一本木魚書來,低聲唱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魚書是中國粵語地區傳統說唱藝術的代表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木魚書是木魚歌(又稱摸魚歌)的唱本,屬于彈詞系統。起源于明代中期至明末,受佛教寶卷和江南彈詞影響,與廣東民間音樂融合而成。清代中後期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廣泛流行,屈大均《廣東新語》曾記載其演出盛況。

二、藝術特點

  1. 表演形式:早期佛教徒用木魚伴奏傳唱佛教故事,後發展為說唱民間故事,節奏自由,無固定起闆和過門。
  2. 文本結構:唱詞以七字句為主,語言通俗,代表作品包括《花箋記》《背解紅羅》等百餘種長篇叙事文本。
  3. 衍生類型:可分為“龍舟”“南音”兩種,部分分類将木魚、龍舟、南音三者統稱為木魚書。

三、傳播與影響

四、文化意義

木魚書不僅是曲藝形式,更是研究廣府方言和社會風貌的重要文獻,被鄭振铎稱為“俗文學史中的珍貴遺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魚書》是什麼意思

《木魚書》是指佛教中用于打坐修行時敲擊的一種樂器。它由一個木制的魚形體部和一個握柄組成,用于發出節奏感強的聲音,幫助修行者達到專注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魚書》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魚(yú)。其中,木的筆畫數為四畫,魚的筆畫數為八畫。

來源

《木魚書》最初起源于印度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修行時使用木魚作為輔助工具。後來,隨着佛教傳入中國,木魚也得到廣泛使用。至今,《木魚書》已成為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繁體

《木魚書》的繁體字是「木魚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木魚書》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由于未找到相關的曆史文獻記錄,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無法确認。

例句

1. 修行者手持《木魚書》,敲擊出有節奏的聲音。

2. 寺廟裡的和尚每天早晚都會用《木魚書》來念經。

組詞

木魚、魚形、形體、體部、部首、首數、數畫、畫符、符號、號聲、聲音、音樂、樂器、器樂。

近義詞

敲木魚、叩擊魚,它們都可以用來表示敲擊《木魚書》這個行為。

反義詞

休止、停止,這些詞可以表示不敲擊《木魚書》或停止敲擊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