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柱石,基石。《舊唐書·禮儀志三》:“又議廢石闕及大小距石曰:‘距石之設,意取牢固,本資實用,豈雲雕飾。’”
(2).踞坐石上。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複園嘉會圖》:“黃冠道服者為 沉廷璋 ,藍袍距石者為 顧簡臣 。”
“距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建築物中用于支撐或固定柱子的基石,通常由石材制成。這一用法在唐代文獻中已有記載,例如《舊唐書·禮儀志三》提到:“距石之設,意取牢固,本資實用,豈雲雕飾。”
指隨意坐在石頭上的一種姿勢,常見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閑適場景。例如清代葉廷琯《鷗陂漁話·複園嘉會圖》記載:“藍袍距石者為顧簡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漢典或《舊唐書》相關記載。
《距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謙虛謹慎”。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謙和謹慎,不輕率妄為。
《距石》的拆分部首是足(zú)和石(shí)。其中“足”表示腳,為四點水;“石”表示石頭,為石旁。
《距石》共有12個筆畫。
《距石》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告子下》:“孟子見齊宣王,宣王下之車而見孟子曰:‘仲尼何以至于是邪?’孟子對曰:‘距石不越博,非力少也,而方今私行仁義,忠信之士不尚,是遭時變也。’” 孟子在這裡通過“距石”這個成語形容自己的行為,表達了自己在言行中極為謹慎小心的态度。
《距石》的繁體字是“距石”。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距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諸如《爾雅》等古代辭書中未有相關記載,故無法确定《距石》在古時候的準确寫法。
1. 他的性格非常謙和,做事總是距石行事。
2.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應該距石謹慎,不要輕易做出決定。
距石增籌、距石推心、距石申誠
戒慎、謹慎、小心、審慎、戒備
魯莽、輕率、大意、疏忽、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