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所實行的酒專賣制度。《漢書·武帝紀》“初榷酒酤” 顔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縣官自酤榷賣酒,小民不復得酤也。” 宋 蘇轍 《官居即事》詩:“對酒不嘗憐酤榷,釣魚無術漫臨溪。”《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七年》:“利源酤榷已盡,而謀利者尚肆誅求。”
“酤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酒類專賣制度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酤榷”指官府對酒類實行專賣的制度,即國家壟斷酒的生産和銷售,禁止私人經營,以增加財政收入。
這一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漢武帝時期。《漢書·武帝紀》記載“初榷酒酤”,顔師古注引應劭之言:“縣官自酤榷賣酒,小民不複得酤也”,表明官府全面掌控酒類産銷。宋代文獻(如蘇轍詩作)中仍有提及,說明其長期沿用。
部分來源(如)将“酤榷”解釋為“商議”,可能與另一詞彙混淆,需以權威史料及主流詞典釋義為準。
總結來看,“酤榷”是古代經濟政策術語,特指國家通過專賣制度控制酒類流通,兼具財政與社會治理功能。
《酤榷》(gū què)這個詞是指争論、辯論的意思。
《酤榷》的部首是酉和木,分别有7畫和4畫。
《酤榷》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坤卦》:“維女包良,無舍,初筮告爾酤榷宜爾。”意為女子依循吉祥之卦象,應當争辯并提出詳細探索。
《酤榷》的繁體字為「餶慤」。
古時候,《酤榷》的寫法可能有些許差異,但基本筆畫沒有變化。例如,可能會寫作「酤鵲」或「酤鵲蒦」。
1. 他們在會議上酤榷了很多次,最終達成了共識。
2. 酤榷是思想碰撞的重要方式。
沒有直接相關的組詞,但可以使用《酤榷》來組詞,例如:酤榷争論、酤榷思考等。
近義詞包括:争辯、讨論、辯論等。
反義詞包括:妥協、和解、默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