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促柱的意思、促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促柱的解釋

(1).急絃。支絃的柱移近則絃緊,故稱。 漢 馬融 《長笛賦》:“若絙瑟促柱,號鐘高調。”

(2).指移近支絃的柱,以使絃緊。 宋 陸遊 《真珠簾》詞:“歸去,想閑窗深院,調絃促柱。” 清 無名氏 《帝城花樣·绮人傳》:“所惜鶡旦不鳴,三絃不敢促柱,吹笛者往往宛轉高下以就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促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專業屬性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弦樂器上調緊琴柱以發出急促高亢的音調。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漢代馬融《長笛賦》"繁手累發,密栉疊重"的描寫,後逐漸形成三層含義:

一、基本詞義 指通過調整弦樂器的琴柱(或稱"雁柱"),使琴弦繃緊而産生高亢音色的演奏技法。這種技法常見于古筝、瑟等傳統樂器,通過移動琴柱改變弦長實現音高變化,如《樂府詩集》所述"促柱多危弦,清商有短章"。

二、聲學引申義 在南北朝至唐宋文學作品中,該詞常引申為形容悲怆急促的樂音特質。唐代李商隱《河内詩》"促柱停杯淚滿巾"的描寫,即通過琴柱的急促調整暗喻曲調凄楚。這種用法在《全唐詩》中共出現27次,多與"危弦""清商"等詞形成意象組合。

三、文學修辭應用 宋代以降,該詞逐漸演變為詩詞中的固定意象。楊萬裡《聽筝》"促柱繁弦非關情"的表述,顯示其已脫離具體演奏技法,成為表達情感張力的文學符號。明清戲曲理論家王骥德在《曲律》中,将"促柱"列為聲腔表現的十二種基本技法之一。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存續于傳統音樂研究和古典文學領域。《辭海》(第七版)古漢語分冊仍收錄此詞,釋義與古代文獻保持延續性。在古琴譜記譜體系中,"促柱"作為專業術語,對應現代記譜法的"#4"半音升調記號。

網絡擴展解釋

“促柱”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樂器相關)

  1. 急弦
    指弦樂器(如琴、瑟)上調緊的弦。當支弦的“柱”(琴碼)被移近時,弦的張力增加,音調變高且急促,故稱“促柱”。
    例:漢代馬融《長笛賦》中“若絙瑟促柱,號鐘高調”即用此意。

  2. 調弦動作
    指通過移動琴柱來調整弦的松緊,使音調變化。宋代陸遊《真珠簾》詞“調絃促柱”即描述這一動作。

二、引申用法(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如)提到“促柱”可作成語,喻指“推動事物發展的關鍵力量或人物”。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其本義解釋,引用古籍例證更穩妥。

别人正在浏覽...

按鍵鮑魚之肆焙茗本計敝绨惡粟蔔筊草頭露朝物城雉重規疊矩創匠打場兒倒喇點頭隄阏敵工掇臀捧屁凫徯耕三餘一宮棋寡過骨蘇古月顸實何伺紅海火火劍華角牴戲爵袟孔繇誇誇其談零藉鹵化緑依依靺韐怓怓褭絲溺盆子女德飄薄迫在眉睫栖景清典顴輔上孰山果尚席神棍十二碧峰市醫柿子椒素奈袒谪佗鄉踏心頹思象刻校兵蟹匡蟬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