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綏的意思、安綏的詳細解釋
安綏的解釋
安撫。 宋 範鎮 《送程端明再鎮成都》詩:“朝廷慎東注,方面要安綏。”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綏的解釋 綏 (綏) í 安撫:綏撫。綏遠。綏集(安撫和籠絡)。綏靖(安撫使平靜)。 安好:順頌台綏(舊時書信用語)。 古代指登車時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安綏是一個由“安”與“綏”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安定撫慰”。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安”指代穩定、平安的狀态,如《說文解字》釋“安,靜也”;“綏”本義為登車時用以拉手的繩索,引申為安撫、安定,《尚書·盤庚》載“綏爰有衆”,即指以仁德撫慰百姓。二者合稱時,特指通過政治手段或德行教化使人心歸附、社會平穩,例如《漢書·文帝紀》中“以安綏天下”即強調對民生的關懷與治理。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君王或執政者的治國方略,如《左傳》記載諸侯會盟時“安綏社稷”,現代漢語中則延伸至對群體情緒或局勢的調控,例如“安綏災後民衆心理”。近義詞“安撫”“撫綏”與之語義相近,但“安綏”更側重通過系統性措施實現長治久安。
引用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 《辭海》第七版語詞分冊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安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ān suí,其核心含義為安撫、安定,主要用于描述國家、社會或人民生活環境的穩定與祥和。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通過安撫手段實現社會或人心的安定,強調消除動蕩、恢複秩序。例如《左傳·昭公十二年》中已有相關記載,宋代範鎮的詩句“朝廷慎東注,方面要安綏”進一步印證了這一用法。
- 詞義延伸:除指國家治理外,也可形容個人心靈的甯靜,如“安綏人心”。
二、使用場景
- 政治治理:多用于描述統治者的政策效果,如“安綏邊疆”“安綏百姓”。
- 文學表達:在古典詩詞或曆史文獻中,常見于贊頌太平盛世的語境,如宋代範鎮的詩句。
- 現代語境:現代使用較少,多保留在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中,如分析古代治國策略時提及。
三、詞源與演變
-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左傳》,原指通過安撫手段維護社會穩定。
- 字形解析:
- “安”:本義為“平靜、穩定”,如“安居樂業”。
- “綏”:本義為“登車時拉的繩索”,引申為“安撫、安定”,如“綏撫四方”。
- 曆史用例:宋代文獻中的頻繁出現,表明該詞在描述國家治理時具有重要地位。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安撫、安定、綏靖、撫慰。
- 反義詞:動蕩、擾亂、騷動。
- 關聯概念:常與“治國”“安邦”等詞并用,如“安綏天下,定國安民”。
“安綏”是一個兼具曆史厚重感與文學色彩的詞語,既體現古代治國理念,也反映人們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及宋代詩文。
别人正在浏覽...
搬遷壁藏庳側廁床超逸絶塵出鬼入神春精鉏畬爨竈大奸似忠大明電視攝影機定香劑端良乏貨匦使鼓囊囊浩初宏麗黃香滑頭滑腦輝點火雷嚯索薦辟尖頭木驢吉隆坡驚事磕搭累教不改掠削廉潔靈鹄流潤陸博馬廄眊弱門畫雞兒迷關末業漚庫鼙角強植情虛祛機山霭上樁適路守約霜鈇水緑吮取踏訪探勘窩家蝸量跣行小赦蟹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