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勵告戒。 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憲公躬孝,踐行篤實,而辨於文,勸飭指誨,以進後生。” 清 劉大櫆 《烏程闵君墓志銘》:“家貧以收徒為生,勸飭孜孜,無殊子息。”
“勸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典雅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勸勉”與“整饬”的雙重語義。《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規勸并督促人改正言行”,強調通過言語引導使對方行為符合規範。從構詞角度分析,“勸”取勸導、鼓勵之意,“饬”則源于《說文解字》中“緻堅也”的本義,引申為整頓、修正。二者結合形成複合動詞,常見于古代公文書信與現代正式文體。
該詞的語義層次可細分為三個方面:
在語用層面,“勸饬”較“規勸”更具書面語特征,常出現于法律文書、行政公文等正式語境。近義詞對比中,“勸誡”側重口頭提醒,“勸饬”則包含後續行為約束的意味。張聯榮《古漢語詞義論》指出,這類合成詞在漢代已形成固定搭配,體現了漢語雙音節化的曆史進程。
“勸饬”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發音為quàn chì(部分網頁标注為“quàn chuò”,但多數權威來源如、、均注音為“chì”)。
基本含義為勸告和訓誡,指通過言語引導他人改正錯誤或采取正确行動(、)。
多用于需要糾正行為或思想的場合,如:
提示:若需查看完整文獻出處或更多例句,、等來源。
背剪标樁婢子材良餐仰草莞策力巉秀從長計議代越庖俎獨有千古俸廪奮命負爵幹預孤寂軱戾畫戟惶惑黃鼠狼攪搜金城桃精晃晃鏡潔進展吉驗記印窺導檑木榴顆馬下卒眉間俏沒命迷蔽民宗暮志破惑婆婆家翹楚竊鈎盜國秋澄肉皮瑞異上忙折愧生猛歙漆阿膠眎事壽安受潮疏數碩畫戍台疏柱孫詞廷魁微綸問墜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