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貼的意思、安貼的詳細解釋
安貼的解釋
(1).同“ 安帖 ”。 宋 王溥 《唐會要·石國》:“﹝ 開元 ﹞二十九年,其王 伊吐屯屈勒 遣使上表曰:‘……伏乞天恩,不棄 突厥 部落,讨得 大食 諸國自然安貼。’”《元典章·吏部五·職制》:“若任内撫治軍戶安貼,不緻減削氣力,驗事輕重陞遷。”《二刻拍案驚奇》卷十:“隻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麼,有些不安貼,還想要去。” 清 林則徐 《英兵船各處滋擾在穿鼻沙疊次将其擊退折》:“現在沿海閭閻,照常安貼,堪以上慰宸懷。” 王西彥 《黃昏》:“她隻簡單地覺得,自從離開了那山村,自己的心就一直沒有安貼過。”
(2).平複。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八:“凡一城之内佛像有手足不完者皆修之,所費不貲。工未畢,而臂疾頓除,安貼如平時。”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貼的解釋 貼 (貼) ē 粘,把一種東西粘在另一種東西上:貼金。粘貼。剪貼。 靠近,緊挨:貼近。貼切(密合、恰當、确切)。貼心。 添補,補助:補貼。津貼。倒(刼 )貼。貼息(用期票調換現款時付出利息)。 同“帖
網絡擴展解釋
“安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基本釋義
-
同“安帖”:表示安定、平靜或妥帖的狀态。例如:
- 曆史文獻中用于描述社會或情緒的穩定,如《唐會要·石國》提到“讨得大食諸國自然安貼”,指局勢平定。
- 清代林則徐的奏折中“沿海閭閻,照常安貼”,形容百姓生活安定。
-
平複:多指身體或情緒的恢複。如宋代袁文《甕牖閑評》記載“臂疾頓除,安貼如平時”,描述疾病痊愈後的狀态。
用法與示例
- 形容心境:如王西彥《黃昏》中“自己的心就一直沒有安貼過”,表達内心的不安。
- 描述社會狀态:如《元典章》提到“撫治軍戶安貼”,強調治理後的穩定。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安定、妥帖、踏實。
- 反義詞:動蕩、慌亂、焦躁。
注意
部分來源(如)提到“安貼”作為成語指“張貼告示”,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權威資料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唐會要》《元典章》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貼》是一個常用詞,它指的是将物體或文字粘貼在固定的位置上,使其保持平穩或固定的動作。下面是關于《安貼》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貼》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宀"和"手"。其中,"宀"是指"寶蓋","手"是指"手、指、五、扌"。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計算,整個詞的拆分筆畫為9畫。
來源:
《安貼》這個詞在漢語中常常出現,使用頻率較高。它起源于古代中國的生活場景,主要是指用粘貼或固定的方式使物品保持穩定或固定。
繁體:
《安貼》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安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安貼」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我所了解的是,在古代有時候會将「安貼」寫為「安帖」,不過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了。
例句:
1. 請把這張海報安貼在牆上。
2. 我們需要安貼一張通知公告在公司大廳。
組詞:
與《安貼》相關的組詞有「貼紙」、「貼畫」、「貼切」等。
近義詞:
與《安貼》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粘貼」、「固定」、「貼上」等。
反義詞:
《安貼》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用「拆卸」或「移除」來表示相反的動作。
希望上述信息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