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號的意思、寵號的詳細解釋
寵號的解釋
帝王給予的封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命公承制封拜諸侯守相” 裴松之 注引 晉 孔衍 《漢魏春秋》:“自今已後,臨事所甄,當加寵號者,其便刻印章假授,鹹使忠義得相奬勵,勿有疑焉。” 南朝 梁 任昉 《封臨川安興建安三王诏》:“隆茲寵號,寔允舊章,并非親勿居,惟賢斯授。”
詞語分解
- 寵的解釋 寵 (寵) ǒ 愛:寵愛。寵兒。寵信。寵幸。得寵。失寵。争寵。 縱容,偏愛:别把孩子寵壞了。 妾:納寵。 推崇:尊寵。 辱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號的解釋 號 (號) à 名稱:國號。年號。字號。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稱:别號(如“李白,字太白,號號青蓮居士”)。 标志:記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號。號碼。 揚言,宣稱:號稱(a.名義上是;b.
專業解析
寵號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可分為兩部分理解:
一、單字釋義
-
寵(chǒng)
指偏愛、厚待或尊崇。如《說文解字》釋為“尊居也”,《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偏愛;縱容”,常用于“寵愛”“寵幸”等詞,體現上級對下級的特殊優待。
-
號(hào)
此處讀第四聲,指名稱、稱號或别號。如《辭海》釋義為“名稱;标志”,《王力古漢語字典》注明其引申義為“名號、稱謂”,如“國號”“年號”等。
二、複合詞“寵號”釋義
“寵號”為古漢語複合詞,指帝王賜予的尊貴封號或稱號,含恩寵、褒揚之意。例如:
“諸侯王獲帝王寵號,以示殊榮。”
此詞多見于史書典籍,如《史記》中記載諸侯受封時“加寵號以顯其功”(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用法特征
- 語境限制:屬書面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
- 語義側重:強調稱號的授予源于“寵”(君主恩賜),非普通名號。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寵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來源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1.帝王授予的封號(主要含義)
- 來源依據:、、 均提到該詞源于古代文獻,指帝王對臣子或諸侯的特殊封賞。
- 曆史背景:常見于《三國志》《漢魏春秋》等史書,例如《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中記載,帝王通過“寵號”表彰忠義之士,并刻印章假授以顯尊榮。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封賞行為,如南朝梁任昉的诏書中提到“隆茲寵號,寔允舊章”,強調封號需符合禮制。
2.對某人特别寵愛、遷就(引申含義)
- 來源依據: 将其解釋為成語,由“寵”(偏愛)和“號”(稱呼)組成。
- 現代用法:可形容在人際交往中過度縱容或特殊對待,例如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或領導對下屬的偏袒。
- 注意: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補充說明
- 詞性差異:第一種解釋為名詞(封號),第二種為動詞性短語(行為描述)。
- 權威性參考: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帝王封號”釋義為主,引申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三國志》裴松之注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磨柏實人白鲞鄙略簸行測候長溜承受宸嚴馳驷重山峻嶺雠難春水打哆嗦獃頭獃腦當爐膽娘雕變斷察多藝多才蠹政害民發喟凡驽焚枯各得其宜諕吓和鐘滑移狐犬谏争賈餘記家緊媚絕色刻度苦惡來儀所狼號鬼哭老哥兒們龍神賣法蒙漢墓所逆産女隸骈匝平林竅瓠棄席饒讓殺掠省中疏義太歳頭上動土拖沓外作危足香球小包車心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