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下無蹊的意思、李下無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下無蹊的解釋

古諺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語,謂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樹下自然踏成蹊徑。 唐 時借李(李樹)、李(李姓)同字,反用此古諺以稱頌 李至遠 、 李乂 為人正直,秉公選舉,無人敢走私門。《全唐詩》卷八七六載《時人號李至遠語》:“ 至遠 知選,胥吏肅然斂迹,時人號雲:‘李下無蹊。’”《新唐書·李乂傳》:“﹝ 李乂 ﹞進吏部侍郎,仍知制誥。與 宋璟 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李下無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源自古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指桃李成熟時,人們不約而同聚集,樹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品德高尚者無需自誇,自會吸引他人)。唐代時,人們通過“李”字雙關(李樹/李姓),反用此諺,形容李至遠、李乂等李姓官員為人正直、秉公辦事,無人敢通過私門請托,因此稱“李下無蹊”。


二、出處與典故

  1. 《全唐詩》記載
    卷八七六收錄《時人號李至遠語》:“至遠知選,胥吏肅然斂迹,時人號雲:‘李下無蹊。’”指李至遠主持官員選拔時,下屬敬畏其公正,不敢徇私。

  2. 《新唐書·李乂傳》補充
    李乂與宋璟共同主持吏部選官,杜絕請托,時人贊曰:“李下無蹊徑”。此處“蹊徑”進一步強調連“小路”都不存在,凸顯其剛正不阿。


三、用法與寓意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新唐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李下無蹊的意思

《李下無蹊》是一個成語,意為“無緣無故地受到懷疑,無端受到麻煩”,也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本無過錯,卻無故受到懷疑和指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李下無蹊》的拆分部首為木、立、足,其中“李”為木字旁,也可以當作單獨的部首;整個成語共11畫。

來源

《李下無蹊》來源于《韓非子·内儲說左上》:“聞匹夫立館門下者,若李下而冠者,不亦難乎?”意指如果在“李”樹下躲避風雨并且戴着帽子的人被人看見,會因為無端受到懷疑和指責,顯示出古代社會對平民百姓的不公和偏見。

繁體

《李下無蹊》(注:沒有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李下無蹊》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李字旁邊有個畝字旁,表示稻田或糧食,并非現代的兩個田字旁。

例句

他就像《李下無蹊》的倒黴蛋一樣,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組詞

李鬼、李代桃僵、李代桃僵、無功受祿

近義詞

無緣無故、冤枉

反義詞

有因必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