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下無蹊的意思、李下無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下無蹊的解釋

古諺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語,謂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樹下自然踏成蹊徑。 唐 時借李(李樹)、李(李姓)同字,反用此古諺以稱頌 李至遠 、 李乂 為人正直,秉公選舉,無人敢走私門。《全唐詩》卷八七六載《時人號李至遠語》:“ 至遠 知選,胥吏肅然斂迹,時人號雲:‘李下無蹊。’”《新唐書·李乂傳》:“﹝ 李乂 ﹞進吏部侍郎,仍知制誥。與 宋璟 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李下無蹊是漢語中一個典故性成語,字面指李子樹下沒有被人踩出的小路,比喻為人正直坦蕩,行為端方無私,不給人留下猜疑或非議的把柄。其核心含義強調“避嫌”與“自持”,常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者的光明磊落。

該成語的典故可追溯至唐代文獻。據《舊唐書·李乂傳》記載,李乂任黃門侍郎時,為人剛正清廉,因“拒賄守節”而備受贊譽,時人稱“李下無蹊徑”。後《全唐詩》收錄盧照鄰詩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亦與此典故形成互文,突顯德行感召與避嫌自守的雙重意涵。

從成語結構分析,“李”指代李樹,“蹊”為小路,通過否定形式“無”構成主謂關系,整體呈現靜态畫面隱喻人格特質。現代使用中多作賓語或定語,如“他行事向來李下無蹊”。近義表述包括“行不由徑”“暗室不欺”,反義則為“瓜田李下”(需注意後者側重環境引發的嫌疑,與“李下無蹊”的主動避嫌存在微妙差異)。

學術研究領域,《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8)将此詞歸入“品德操守”類目,指出其體現了儒家“慎獨”思想在語言中的沉澱。北京大學中文系《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該成語的唐代語用特征,強調其曆史語境中的清流文化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李下無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源自古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指桃李成熟時,人們不約而同聚集,樹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品德高尚者無需自誇,自會吸引他人)。唐代時,人們通過“李”字雙關(李樹/李姓),反用此諺,形容李至遠、李乂等李姓官員為人正直、秉公辦事,無人敢通過私門請托,因此稱“李下無蹊”。


二、出處與典故

  1. 《全唐詩》記載
    卷八七六收錄《時人號李至遠語》:“至遠知選,胥吏肅然斂迹,時人號雲:‘李下無蹊。’”指李至遠主持官員選拔時,下屬敬畏其公正,不敢徇私。

  2. 《新唐書·李乂傳》補充
    李乂與宋璟共同主持吏部選官,杜絕請托,時人贊曰:“李下無蹊徑”。此處“蹊徑”進一步強調連“小路”都不存在,凸顯其剛正不阿。


三、用法與寓意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新唐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诏骜夏保加利亞人剝喪寶石頂寶訓霸說伯時不弱測黑察觀長終觸觸生待承道光鬥角斷事官二十四品法自君出鋒出伏道凫渚高位重祿宏簡花鬟皇使漿米酒刲腴擊鮮酷似麗娟六眷羅貫中螟蝗暝茫木桁黏煎憑愚騎鲸客輕翅漆皮企效阙景衢國荛牧日偏食散散落落山嵓詩壇祭酒肆劫司令員俗讀堂途讨蒐騰沖騰舉現代漢語響器校長蠍螫撷子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