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案的意思、報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案的解釋

[report a case] 向公6*安或司法機關等報告發生的案件

詳細解釋

把違反法律、危害社會治安的事件報告給公6*安機關。《小說選刊》1981年第9期:“快, 彌娜 ,立即向警察局報案!”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報案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報案"是法律術語與日常用語相結合的雙屬性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其核心含義指"當事人或知情者向司法機關報告案件情況,請求處理"的行為。該行為包含三個法律要素:主體需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對象限定為公安機關、檢察院等司法機關,目的須為啟動法定調查程式。

從社會行為學角度,《法學大辭典》将其定義為"公民履行法定義務與行使權利相統一的社會救濟途徑",強調其兼具義務性(《刑事訴訟法》第110條規定的舉報義務)和權利性(《憲法》第41條保障的控告權)雙重特征。在司法實踐中,完整的報案流程包含四個要件:明确的時間地點、可查證的案件事實、初步證據材料、實名制登記要求。

詞彙適用範圍涵蓋刑事案件(如盜竊、傷害)、行政違法案件(如治安管理事件)及特殊民事案件(如失蹤人口登記)。公安部《110接處警工作規則》特别指出,有效報案需符合"三實原則":實名制登記、實際情況陳述、實質證據提供。該詞彙在當代社會已衍生出網絡報案、視頻連線報案等新型表現形式,但其法律效力仍以《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式規定》第166條規定的書面筆錄為認定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報案是法律體系中重要的公民權利與義務,指單位、個人或被害人發現犯罪事實時,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告發的行為。以下從五個方面詳細解析:

1. 定義與核心特征
報案的核心在于及時向司法機關通報犯罪事實,無論是否明确犯罪嫌疑人身份。例如發現財物被盜但不知作案者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即屬典型報案場景。其法律依據為《刑事訴訟法》第110條,明确任何單位或個人均有報案權利與義務。

2. 報案主體範圍
報案主體具有廣泛性,包括:

3. 報案流程要點
主要步驟包括: ① 前往派出所或通過其他渠道提交報案; ② 配合制作筆錄,詳述案件細節; ③ 司法機關受理後開展偵查,報案人需保持通訊暢通。

4. 與其他法律行為的區别
•舉報:側重檢舉他人違法違紀行為,不限于犯罪事實;
•控告:特指被害人主動追究嫌疑人責任;
•報案:強調犯罪事實的初步通報,可能未知嫌疑人身份。

5. 司法機關處理原則
公檢法機關對報案必須受理,若案件不屬管轄範圍則移送主管機關,緊急情況需先采取應急措施。

别人正在浏覽...

白蕲半流質薄遽背手剗鋤償其大欲誠悫寵愛捶句打镲誕恣倒牀疔瘡短工惡茶白賴惡生翻場範形封識馮至高符光明大道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瓜子玉禾石見危授命交臂相失架勢介老解審進路科懲空青臉硬離哩連領唱靈鲛隴海露曉毛刷馬師皇媚寝門表門皂内朝官盼念蓬蕽鉗釱入轉潸慨扇墜生儒夙德太陰草搪擊天鬻擿谶庭臯晩筍吳門派